8月12日电(通讯员 方丹林 焦楚棋 胡俊杰)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服饰产业现状,探索其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推动大众对于少数民族服饰的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天南地北α小队”暑期实践团队于6月27日至7月31日,分别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区楚雄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江苏省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采访与问卷“双线”形式,考察了彝、壮、苗三个民族服饰现状,为少数民族服饰助力前行。
经过实地走访,“天南地北α小队”一组负责采访的三名同学于6月末至7月沟通并确认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率先展开采访环节。采访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经营方面,从销售对象和方式、产业环节、生产成本等方面入手;二是服饰制作方面,从民族服饰的纹样、技艺以及创新方面入手;三是发展方面,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遇到的生产和销售难题进行采访。
将从每位采访对象所了解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小组成员发现在民族传统节日和举行特色民族活动时期是少数民族服饰的销售旺季。这时厂家们通常都会收到大量关于节日活动的订单,进行批量生产,又或者根据主办方或个人的需求进行单独设计。而近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大型活动无法举办,订单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会拍摄店内成衣或者样图的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感兴趣的顾客。因此其销售范围不局限于本省,在邻省、北上广等地也有顾客群。
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想要更深一步进入大众视野,就少不了创新。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琼女士在采访中说到为了开拓市场,在18年开始做彝族文创产品,在色彩上创新,提升高级感,使得消费群体更广泛。同时黔东南州扁尼扁金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女士也说到“服装行业不可能一直传统,要融合进新的东西。”她会结合现代服饰和地区展会主题对传统苗族服饰进行版型、纹样上的创新,以拓宽市场。
采访环节推进的同时,为了配合本次有关少数民族服饰产业实践调研的进行,更广泛地了解当今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服饰的了解程度,购买原因、意愿以及对少数民族服饰产业改进的建议,二组的五名同学进行了讨论并制成问卷,于7月15日至8月1日在我国西南,西北,东部地区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 最终团队收集到有效样本819份。
问卷结果显示,作答群体中少数民族的占比为42.6%,人群分布以18至29岁的年轻群体和30至45岁的中青年劳动力为主,也是当代经济消费的主要群体。在关于是否有意愿购买或租赁少数民族服饰的问题上,仅有46.8%的选择“是”,而其中超过半数的人是因为外表美观和民族情节购买,且大多愿意在节庆、景区、典礼上穿着,相较之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人显得更少。在不愿购买或租赁民族服饰的人群中,56%的人认为少数民族服饰缺乏实用性,与上述愿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占比人群相呼应。但同样不可忽略的是,缺少购买途径,价格偏高,不符合当代潮流也是几大因素,是当下少数民族服饰产业遇到的发展难题。 问卷数据结果表明,93%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服饰产业对于扶贫的作用,在对于少数民族服饰产业如何改进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上,做出了回答。超过半数的作答人群认为服饰外形应融合时代元素创新,增加多样性,并且加强宣传,多举办活动。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要挖掘和培训少数民族服饰和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扩大少数民族服饰产业,为更多人知晓和接受。
当下的消费者进行消费主要还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少数民族服饰想要扩大市场可将民族文化和当代潮流相结合,在服饰的外形和图样上进行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或者开发文创、家居等产品,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
在此次实践调研活动中,团队通过经营少数民族服饰的厂家和关注少数民族服饰的消费者两个角度,了解到了当下少数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瓶颈,并做出浅析,助力少数民族服饰产业进一步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