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赴瑞安实地调研 助鼓词古韵焕发活力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freedom

大学生网报浙江7月28日电(通讯员 梁煜珂 盛昕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因此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贯彻和落实国家传统村落建设战略和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寻鼓词的传承与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曲新词”小分队成员于2022年7月13日,前往鼓词之乡浙江省瑞安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队员们通过观看鼓词表演、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相关从业人员,了解鼓词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遇见的阻碍与获得的成效,对温州鼓词的未来持有积极的态度。

了解鼓词底蕴,体味文化魅力。

浙江省温州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它地处浙南,经济繁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密切,为鼓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那里可以看到温州鼓词的发展历程,感受温州鼓词最传统的味道。

为探寻鼓词韵味,“一曲新词”小分队成员一起前往瑞安市鼓词馆观看鼓词表演。舞台上,鼓词师傅左手执曲板,右手持鼓签,一把牛筋琴,用独特的腔调和姿势,表演着民间故事。独特的地方特色,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自然的唱韵押韵,与和谐的音节,将一曲《包公案》展现得淋漓尽致,令在场的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温州鼓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深入大众调研,创新之路坎坷。

实践团队队员在感受过温州鼓词的魅力之后,紧接着前往瑞安市湖滨公园大榕树进行线下调研,对多位当地居民进行采访。据他们描述,温州鼓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中期盛行,在他们的记忆里,鼓词是有趣的,丰富了他们的少年时代。他们对鼓词非常喜爱,与它之间,具有无法形容的情感。但与此同时,根据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队员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于鼓词的传承与创新并不抱有信心,鼓词的传承与创新存在着宣传表演渠道有限、方言演唱限制听众范围、受众群体老年化、受到其他文娱活动冲击、表演场所有限等问题,鼓词的传承与创新方式急需进一步的挖掘与尝试。

陈春兰是温州鼓词著名演员,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为进一步了解温州鼓词传承与创新面临的问题,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陈女士的家中进行采访。当实践队员采访到陈女士是怎么开始接触温州鼓词并逐渐成为它的传承人时,陈女士停顿了几秒,看向窗外说,刚开始学习鼓词是很困难的,因为鼓词的篇目比较长,要记得词很多,而且鼓词演唱腔调要求高,吐字要清晰。之后一点一点地学习,慢慢地她开始登台表演,向好的老师学习深造,才逐渐有了成就。现在,跟新一批鼓词演唱者相比,她算是“老年人”了,但是鼓词文化是经久不衰,所以对于温州鼓词文化的传承,她说她责无旁贷。陈女士也像她所说,担任鼓词班导师,教导新人和小朋友唱鼓词;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尝试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平台。

与此同时,在采访中,实践队员认识到温州鼓词的创新存在局限性,鼓词演唱讲究韵味无法像评书、相声等改用用普通话,所以只能从内容上创新,演唱历史故事或者宣传一些科普知识等,然后就是伴奏和舞台装饰等这些硬件上的更新,创新的部分很少,这些问题对于鼓词的创新和进一步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带来了困难。

握传承接力棒,助力鼓词焕活力。

带着这些温州鼓词正在面临的创新问题,队员们前往瑞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进行采访,从保护与传承两方面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工作人员提到,对于保护主要是保存保护,通过挖掘过去的老词本、老唱机等,将其形成系统化的白纸黑字的记录。对于传承,一方面是教育,瑞安本土知名词师进行带徒授艺工作,以老带新,同时将鼓词带入校园,对学生进行鼓词教学,并组织节目带领他们参加一些曲艺类的比赛。另一方面,将鼓词与摇滚、短视频相结合,创排适应当下生活的节目,让年轻人能够听到鼓词、听懂鼓词,逐渐认识了解这种传统文化,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

之后,实践队员们又与温州鼓词音像制作公司老板进行了线上连线交流。这位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从录制原声带开始,与温州鼓词打了近几十年的交道。在与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着重提问了鼓词音像制作历程和有关鼓词转型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这位老先生长叹一声说,在最开始群众很喜欢鼓词,用鼓词录制的唱片供不应求,可如今由于自媒体行业盛行,各类app的功能远高于录音机,音像录制行业就慢慢地不再受关注。所以就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述和解答。经过此次交流,队员们认识到,在温州鼓词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机会与挑战是并存的:要使鼓词文化扩大宣传和提高影响力,一方面要提高文学层次,使其迈上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要从年轻人抓起,让有文化的人大展身手。

此次一曲新词小分队针对温州鼓词现状、传承与创新问题的调研到此就圆满结束了。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听鼓词充分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看到非遗文化并不是如同大众认为的会在不久的将来慢慢消逝,而是在积蓄力量与人才,为了在以后能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助力鼓词古韵再焕生机。与此同时,这次调研活动也为鼓词的进一步宣传提供了新思路,实践队员希望未来鼓词能够更加贴近生活走近大众,增加公众的文化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9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三下乡: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
为引导青年大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供应链金融在中药材产业链的应用情况,7月2日安徽财经大学“三下乡”团队——信链助微团以安徽冯了性中药材饮片公司等为中药材企业代表前往安徽亳州展开实地调研…
暑假社会实践关于土地流转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真正明白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校园毕竟是范围有限,所接触的圈子太小了,我们在学校学的是理论,而这些理论必须要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才会实现它自己的价值。我们总认为学习开的课…
忆往昔峥嵘岁月,南航学子再登井冈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忆往昔峥嵘岁月”暑期社会…
暑假关于土地流转的心得
在2022年暑假前的时间段,我们走出寝室走出家门这个安乐窝,满怀当代大学生特有的蓬勃朝气和无限精力,组队一起去做一些社会时间活动来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广大学子提前投…
深入中华大地,体会发展变革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
重走红色足迹
近日,我再次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的河南振宇红色文化馆,开展了一个“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活动。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我再次走进了河南振宇红色文化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沿着中国共产…
“红色基因,深入基层”社区志愿服务行
滁州学院“红色基因,深入基层”赴龙山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20日至7月31日赴安徽省芜湖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共由七人构成,彼此分工明确,并且都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服务大众的使命感。本次…
邵院学子三下乡:志愿精神永流传,乡村振兴在路上
近日,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邵阳学院“医心护航守卫健康”乡村振兴医疗服务团于细雨柔情中出征,赴台上村守护乡村健康。我作为医疗服务团的一员,在前往邵阳市大祥区台上村的大巴上,看着眼前的城镇景…
西油学子暑假实践—环保科普在行动
6月15日至17日,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2暑期“三下乡”“西柚环保实践队”服务队在四川省成都市菽香里社区和成华区双桥子街道三街坊社区进行了暑期“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
亳州青春行,乡村产业兴
当前我国乡村建设重点正从扶贫攻坚转移到乡村振兴的战略上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团队选取亳州作为社会实践调研地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亳州乡村振兴之道,由此发现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