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年龄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大量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出现了荒废或闲置。为盘活闲置资源,释放土地红利,各地积极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为总结各地改革实践经验,提高青年群体对国家“三农”方针政策及基层发展情况的认知,7月1日至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暑期实践“乡间绘梦小分队”实地走访了江苏、湖南、贵州等地乡村,探究新时代各地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利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宅基地换房—沙龙村土地集中分区引发展
7月2号实践团来到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一进入村庄,实践团成员就被眼前一幅产住分离、整齐划一的乡村图景所吸引。据沙龙村“一肩挑”负责人罗平春书记介绍,以前沙龙村村民居住十分分散,农房院落加上晒场、猪圈、空地等面积,平均每户占地两三亩,特别是一些房屋常年没人居住,破落不堪,不仅造成土地资源闲置浪费,还严重影响村庄人居环境。今天看到的美丽景象是积极探索宅基地换房政策的结果。通过与罗书记深度座谈及查阅沙龙村“宅基地换房”相关政策文件,实践团了解到,沙龙村早在2000年已开始宅基地换房改革,通过拆旧换新,集中安置,合理规划住宅区、工业区、种植区和养殖区。建设宅基地换房集中安置点——蝴蝶花园小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户型、统一标准面积方式安置。2020年沙龙村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宅基地改革,对蝴蝶花园小区进行提质升级。
实践团成员走访了蝴蝶花园小区,一栋栋房屋、一排排菜园、一片片绿色,好一番美丽乡村景象。目前沙龙村通过宅基地腾退换房盘活的土地已大多流转为蔬菜用地,全村已流转耕地4120亩,带动和引导村民成立了16个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和2个无公害农产品销售流通团队,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总产值达5160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年年攀升,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汤墅村置业盘活土地资源
在一千公里外的江苏常州,实践团成员走访了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汤墅村。该村曾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却成为人人有股份的经济富裕村。当被问及到该村的致富法宝,村“一肩挑”负责人王建平书记如数家珍的介绍起该村近年来积极探索的“土地注资参股、共享企业盈利”的分红模式。据王书记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汤墅村在探索此项改革前,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部分被出租,部分被闲置,总体收益不高。改革后,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提高了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力度,采取村、企、民联动方式,将村级集体土地资源变资金,入股企业。全体村民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除了每年按股参与集体经营收益分配外,适龄劳动力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通过实地走访相关企业,实践团了解到,除“土地注资参股、共享企业盈利”分红模式外,汤墅村还探索出“物权归村以资代租”投资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专业合作社模式,涵盖了村内工业园区所有企业运营模式。这种村、企、民联动的土地运营模式,已经形成了可推广的成果,不仅为全国其他地方改革提供借鉴范本,也为修改和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相关法律提供支撑。
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雷坝村蜜蜂合养模式促振兴
在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长寨街道的雷坝村,实践团成员接触到一种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模式。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座谈、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实践团了解到该模式遵循农户自愿原则,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将土地集中到雷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中华蜂养殖企业合作养殖蜜蜂,实行统一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由此形成“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既有技术保障,也有资金保障,大大降低农户入股经营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中华蜂养殖过程中,又大胆探索劳动力入股制度,将劳动力折算为同等价值资金入股。年底收益由村民和公司按持股比例进行分红。
通过与入股养殖中华蜂的村民交谈,实践团成员得知,当地村民非常愿意加入到蜜蜂养殖的项目中来。这种灵活多样的入股形式,不仅激活了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还有效保证了村民参与蜜蜂养殖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既增加了村民加入企业养殖项目获取工资性收入的机会,也增加了入股分红带来的财产性收入。目前,该模式已经产生明显示范效应,当地许多村庄将其付诸实践。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盘活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各地的村两委班子、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模式,已经行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全面小康成色大有助益,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为此得到显著增强。作为“三下乡”暑期实践团的青年学生们,也深深领悟了总书记所说的“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