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展馆从四部分讲述了朱彦夫同志的革命经历,从朱老的出身,到他参与革命,再到他退伍后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最后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团队成员从李德科长口中了解到朱彦夫展馆于2014年建立,现在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馆的目的主要是弘扬朱老身上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来激励青年一代。因为朱老代表着不同的群体,他不仅是农村的干部,还是一名残疾人,还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作家,展览馆通过宣传朱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激励不同层次的人群。(通讯员:徐茹)
2022年7月1日,正是建党101周年的建党节,为更好地品味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精神。“与美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朱彦夫同志的家乡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并跟随朱彦夫教育基地运营管理科李德科长参观朱彦夫事迹展览馆,更进一步了解朱彦夫同志的革命精神。
朱彦夫同志1933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2019年9月,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14年3月,被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在此前后,他相继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中国扶贫大使等众多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彪炳史册,他的精神将光耀千秋。
朱彦夫同志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与新中国同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失去四肢和左眼,成为一级伤残军人。1956年冬,朱彦夫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惊人地决定:“不能让国家养起来,我要回家,要像个战士一样活着。”他拒绝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主动放弃了省荣军休养院的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张家泉村,开拓新的人生之路。开山劈岭、治山改水……失去双手的他,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件做实;没有双脚的他,带领老百姓蹚出一条脱贫新路。他说:“我这个条件只能是一个字:拼!为百姓,就是守住阵地!”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荣的阵地。
朱老回到家乡后,从专人特护变为基本自理,吃饭、喝水、装卸假肢、大小便,这些在常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却成了横在朱老面前一座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为了不拖累他人,提高自我生活能力,他忍受着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开始锻炼烧火、做饭、吃穿行等日常生活技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李德科长说朱老这一生可以用三个“杆子”来形容,一是“枪杆子”,指的是朱老在战争年代拿得起枪杆英勇斗争;二是“锄杆子”,朱老在退伍回家后就扛起了锄杆子,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三是“笔杆子”,朱老在退休以后,为了教育和激励后人,就抱起了笔杆子。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顽强的毅力,靠着不屈的精神,朱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他的一生经历,并著有《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自传体小说,折射出他人生的再度辉煌。
今天,是我们党的101周岁,朱老在沂源电视台采访中说道:我们党不仅有一个伟大的一百年,一百零一年也是代表着新的一百年的开始,也是千年的开始。朱老坚信,我们党不但是百年大党,时间将证明,我们党将有更伟大的未来。最后,朱老亲自题字“祝党生日快乐”。
时光易逝,精神永存。朱老的光辉事迹与革命精神,将始终激励青年人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和国家的初心使命。这次活动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作为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不仅需要大家铭记于心,更要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做到“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我辈定不负老前辈们的等革命先辈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