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一百周年,加强团员教育,追忆历史,勿忘国耻,鉴往知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2022年7月26日至30日,青岛科技大学赴青岛市团岛社区服务团前往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五四广场、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经典参观学习,回顾了青岛从建置到主权回归的艰难历程,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通过声光电、图片资料和实物了解到了百年来青岛的市井民风和邮电通讯的发展旅程体会到了党史发展的艰辛,了解了共产主义精神在青岛地区的建立和发展的曲折历史。
五月的风 越过高山的坎坎坷坷
在青岛有一个专门为五四而修建的广场,名为五四广场,它是当地一个地标级别的建筑,更贴切地应该说是景观。
不过可能是因为它的出镜率太高了,所以大多数人不会为了此处的景观来青岛游玩,而是路过时停留观看。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代表着“五月的风”的景观,虽然外表没有特别之处,但它代表着那时青年人的奋斗,拥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巴黎会议期间,也就是1919年,那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份里,我国代表在会议上要求德国把正在被德国殖民的山东青岛还回来,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合理的要求,被毫无反驳余地地拒绝了,非但如此,这个宝地还被转交到了日本手上。当时的中国人,得知此消息又怎能毫无反应?
更不用说正值热血岁月的大学生们。消息在祖国大地上传开,激起青年们的怒火。所有的青年学生举行游行,坚定不移地为我国领土完整发声,“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中国青年们明确地表示要求反对签字,不能让列强得逞。本是一次普通的游行,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声音随之越来越大。
到了后来,这次的游行可以载入史册。从现在看来,正是这一次的游行,使得新中国的诞生有了种子,希望的种子由此被种下。最后的结果也差强人意,代表团没有签字,保住了我们的青岛。
青岛为了纪念这一场爱国运动,修建了这个五四广场,这同时也是五四广场名字的来源,它虽然不是人,上面也没有文字,但是它的存在就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弱国无外交”。
“五月的风”建筑是一个用钢铁建筑而成的重量超过五百吨的巨型地标,远远看去它犹如燃烧之火,近看又似旋转之风。它有着深厚的内涵,是青岛市代表着爱国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地爱国教育的基地之一。它的存在寓意着中华民族像这团火焰和旋风一样生生不息。
从1919年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余年,这期间风雨莫测,虽然从阶段上来看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实力上来看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对中国无情实施侵略之人今天反过来想要得到我们的帮助。这种发展速度纵观人类历史只有中国做到了,当之无愧的“中国速度”。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始终对历史怀有一种尊重的态度,而并非只是把这个地方当作景点去对待,这样实在达不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寻迹青岛博物馆 感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期末年,列强入侵,中国海疆危机加深,清政府在胶州湾驻兵设防,青岛正式建制。其后,德国、日本先后强占青岛二十全年,进行殖民掠夺。青岛地区由于近代社会的特殊成长经历,保存着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遗迹、建筑、街景,构成独具风貌的城市景观。我们也在这里找到了城市百年的发展记忆。
团队主要参观了博物馆中《青岛史话—青岛地区历史陈列》下部《岁月回眸》的展厅,该部分依历史沿革划分为:“清朝设防建置”“德国殖民开发”“日本强占掠夺”“民族主权回归”“八年抗日战争”“人民获得解放”六个单元。通过200余件历史照片和文物,从市政建设、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近代青岛城市从建置至1949年解放的发展历史。讲述了青岛城市从清朝末年正式建制,历经德、日强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第一次统治,八年抗战,迎接解放的历史。讴歌了青岛人民抵御外辱、前仆后继、争取解放的革命事迹,以此来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之后团队又共同去参观领略了青岛的发展历程,在青岛解放的过程以及解放后的发展中,教育行业、海洋科研以及工商业等等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着,无数的爱国人士,有识之士也都在凭借着自己的奋斗,推动着青岛的建设与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同学们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再次认识感悟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学习到了无数革命先辈们砥砺奋斗,为青岛,为中国而不断奉献的红色精神,也激发了队员们心中的爱国奋斗精神。
通过学习先辈们可贵的革命精神,坚定了团队成员们追求理想信念,报效祖国的决心,加深了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激励了团队成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要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0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