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肥工业大学仪器学院学子抓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契机,组成“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于2022年7月15日到达祁门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日的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就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对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另一个环节是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走访调查。
15日清晨,团队成员在学校主教前集合,在简单而隆重的出征仪式后,团队成员踏上了前往祁门县的征程。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祁门县。下午4点,团队成员来到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并与非遗专家章四海书记进行深入交流。章书记为我们介绍了祁门县目前的非遗传承情况,并系统为我们介绍了当地语言文化资源建设情况及普通话传承情况。
团队成员杨萍萍认为,地方戏曲目连戏“目连救母”“百善孝为先”的文化内涵在今天仍旧有新的文化内涵,目连戏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值得当代青年学习。而祁门县政府积极与高校学院互助对接、建立校园非遗基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目连戏这一传统戏曲在青年群体中有更广泛的影响,可以有效解决目连戏难以深入青年群体、受众较为局限的目前困局。
团队成员杨晓婷认为,传承非遗文化,不仅需要在青年人中扩大影响,更需要“从娃娃抓起”,而祁门县开办目连戏脸谱绘画班等措施,将目连戏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呈现,有效促进了目连戏得传承发展。
通过进一步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祁门县方言复杂难懂,当地政府主要通过小品相声等演出方式让普通话深入群众,通过公职人员普通话考核等方式提高公职人员的普通话普及率。
通过与章书记进行访谈,团队成员王谊联感受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祁门县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说,祁门县既是“祁红故里”,又被称作“御医之乡”,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文化积淀,才孕育出徽州目连戏这样意蕴绵长的戏曲。一代一代目连戏传承人将古老而珍贵的戏曲文化代代相传。目连戏中蕴藏的孝道文化与向善向美的精神在传承中播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祁门百姓。
对于章书记谈到了目连戏这一珍贵的乡村语言文化资源目前存在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实践队员更能感受到自己挖掘目连戏语言魅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责。
下午6点,推普实践团深入祁门县各个街道,向来往路人发放调查问卷,并向受访居民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围绕“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说普通话”“怎样说好普通话”等问题向居民进行系统介绍,并帮助当地居民进行正音,将推普工作落实到实处。
团队成员还深入当地红茶茶馆,与茶馆老板进行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祁门受徽州历史上人口变迁影响,方言复杂多样,如果不能规范普通话发音,会阻碍与各地旅客的沟通交流,普通话的推广及规范发音,对于当地民宿、特色旅游、茶叶出售等产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团队队长赵星月说,通过此日的社会实践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祁门县当地的乡村语言资源建设现状及普通话推广普及程度,激发了我们对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方案提出的更深入思考。通过今天的走访调研,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乡村语言文化资源的魅力以及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走访调研中,用我们的努力助力地方戏曲语言资源建设,为乡村振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2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