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5月,新《职业教育法》施行,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被一提再提,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职校还是会心怀抵触。但换到40年前,“考上中专的张萍和考上北大的李华一样,都能拥有光明的前途”。那职校究竟经历了什么发展到现在呢?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社会变化极其深刻、复杂的40年。中国各方面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变革历程。这40年,正是我国职业教育历经波折、异军突起的40年,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40年。我国职业教育并非匀速发展, 而是一个经历了起伏又加速发展的过程。
(一)消逝的黄金时期
1981年,比亚迪老总王传福还只有15岁,那个年代,因为中专毕业分配工作,所以比普通高中更受追捧,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考上中专。但因母亲的去世,让王传福错过了中专的两门考试,与中专失之交臂,只能抱憾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那时候,职校比普高更香,也更难考。我们现在的很多大国工匠,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在这一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 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逐步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 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体系。” 并且明确规定: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1986年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促进了整个社会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踏入正轨, 步入迅速发展时期。同一时期,民办技校兴起。“挖掘机学校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山东蓝翔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就是在此时成立的。
1985-1997年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建章立制的阶段。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轨制教育体系。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途径:普通中学面向高校,为大学输送人才;职业中学,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面向就业市场为企业提供优质员工。职业高中就有点像大学,不仅要学语数英文化课,也要学专业课。但是它从建立之初就有一个不同之处:职高学生要自费上学,毕业后不包分配,也没有干部身份。这些还不至于让职校走下坡路,真正给职业教育致命一击的,是世纪之交那场影响了无数家庭的国企职工下岗潮。
(二)转折发展艰难求索
世纪之交, 我国处在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的关停转制导致大量“下岗一族”出现。前几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工人,他们进厂时正值青春年华,谁能想到,变化说来就来,大批国企开始减负增效,工人供大于求。雪上加霜的是,1998年世界银行亚太地区人力开发部印发的《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 对我国中职发展的必要性提出疑义, 建议中国降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连锁反应下, 中职生源和声誉大幅下滑。90年代末期的中职学生,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继续找工作?难找,待遇也越来越差。还是考大学?成绩能不能跟上不说,很多家庭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就这样,职校从尖子生的理想,跌落成了贫困生的无奈。
中职连年的滑坡促使国家重新布局。2002到2005年,国务院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颁布若干文件,再次明确要“中等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规模一半以上”,中职在遭遇消亡危机后逐步调整。
(三)内涵发展重回黄金时期
自2002年以来,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占据半壁江山。然而规模与效益总是一对矛盾, 规模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质量问题必然提上议事日程。加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基于此, 我国职业教育全面转向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重大战略的出台,对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出了新要求,2015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职业教育发展正在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 正在国家层面构建更为稳定的制度框架, 服务功能和发展方式正在逐步拓宽和创新, 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道路越走越实。
最后,还是让我们回到职业教育的初心。职业教育理念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在今天不应只做屡被忽视的附庸,更应担当起普及教育,促进就业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92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