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延安,世纪风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乍起,近代血泪在这片土地上重现。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了更好地感悟延安精神,河南科技大学“青春心向党·矢志耀百年”实践团一行于7月31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延安精神,在生活中传承延安精神。
团结活泼抗大人,紧张严肃塑军魂。
早饭后,实践团登上了前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大巴,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实践队员走进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纪念馆,切实体验这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教学原则,培养了抗日战争中坚强骨干力量的“抗大”。实践队员仔细聆听了讲解员对“抗战将才的摇篮”、“窑洞大学育英才”、“挺进敌后显神通”等部分的讲解,并通过仔细观看相关文物以及照片了解了这所“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大学。
通过观看纪念馆中的教导队课程表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先辈们当年的环境与现在的差距如此巨大,先辈们不仅要学习军事知识,还要同时兼顾政治与文化,我们今天的一切与他们都息息相关。抗大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是一部记录无数共产党人锻炼钢铁意志,培育坚强作风,练就过硬素质,勇敢战斗的历史。
凤凰山上瞻初心,持久战中卫家国。
在参观完抗大纪念馆之后,实践队员前往了凤凰山革命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旧居,毛泽东旧居一共有三孔窑洞,中间是毛主席的会客厅,主席曾在那招代过白求恩医生。毛泽东主席曾咋左边窑洞创作了《论持久战》、《矛盾论》等著作。讲解员讲到主席一写作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写的太投入,连棉鞋都烧焦了,警卫员闻到了烧焦的味道,连忙跑进来才避免了火灾。在毛主席旧居前,实践队员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后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人以警醒与力量。
艰苦奋斗创新业,敢为人先开新局
下午,实践队员在班主任王娜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梁家河,来感受这个给了习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在梁家河村史馆,实践队员聆听了当年习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时,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县城的往事。当年,习总书记亲自带领干部群众从建大坝 挖水井 修沼气 种蔬菜 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群众都看到他的为民之心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习总书记心系群众,当年总书记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但这正是立足于陕北这个耕地少,干旱成灾,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的现状实际,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大限度解决了粮食困难短缺这个大问题。
通过一天的学习,实践队员体验到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抗大精神,抗大所锻造的抗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烽火中所放射的璀璨光芒。实践队员将会铭记抗大精神,传唱抗大校歌使抗大旗帜永远在心中飘扬。实践队员在梁家河真切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扎根群众、摆脱贫困、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党爱国情怀。通过探究和感悟梁家河精神,重温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大学问,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通过寻访旧址,实践队员切实感受到了延安精神,并通过不断的实践铭记红色基因,传承延安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7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