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为让非遗成为中国对内文化自信的底气,对外文化输出的动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青行三下乡队伍前往潮州金石镇铁枝木偶博物馆,展开了对潮州铁枝木偶的调研之旅。
感铁枝木偶之魅力
在铁枝木偶博物馆,各式各样的的铁枝木偶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不同的戏曲,如《四郎探母》、《孟姜女》、《秦香莲后传》等一系列由潮州民间故事、传奇改编而来的戏曲,都有其别具一格的一整套铁枝木偶,而每一套铁枝木偶,都能给我带来别样的感受。《四郎探母》中的铁枝木偶,让我感受到了将士身在战场身不由己但仍然心系亲人、《孟姜女》中的铁枝木偶,让我感受到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残酷现实的绝望、《秦香莲后传》中的铁枝木偶,让我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期盼以及对儿子的付出与妥协。仅仅是看着那些木偶惟妙惟肖的姿态,我脑海中都能浮现他们在绣帘台前时而悲天悯人、时而叱咤风云的情景。在陈培森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段铁枝木偶戏之后,我感受到脑海中的支离木偶戏片段如活了一般,迅速拼接在了一起,这让铁枝木偶的华彩在我心中更加绚丽。不仅如此,通过木偶戏的剧本、木偶身上的小物件、给木偶伴奏的乐器,我仿佛能望尽铁枝木偶的前世今生:从被灵感突发的剧本师傅想出来、再到被制作成型、再穿戴上自己的物件、最后上台展示自己或悲凉、或激昂的一生……一想到这,都不禁会感慨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图为《秦香莲后传》的铁枝木偶展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关天翔 摄
悟非遗传承之艰辛
在对陈培森老师的采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潮州铁枝木偶这一非遗文化传承的艰辛。
其一,铁枝木偶的学习过程艰难且漫长。据陈老师所说,从小父亲便传授指导他与兄弟姐妹如何操控铁枝木偶,并且父亲对他们的要求极其严格,有一次小时候上台表演铁枝木偶时,由于不注意把手伸出了幕布外面,父亲便生气地操起一根铁条敲在了陈师傅手上。但即便是这么严厉的教导,陈师傅也是习得好些年才得其真谛。这不禁让我感受到了学习铁枝木偶的漫长历程。但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老一辈手艺人的严格、对铁枝木偶传承的重视,才得以使这门非遗文化技艺得以传承,才能培养出像陈培森老师这么杰出的铁枝木偶。这也不禁让我想到了作为一个非遗手艺人,是多么期望这份传承不会在自己这里断绝,因此陈老师的父亲才会对他如此严厉。
其二,铁枝木偶文化的继承与现实生活的压力。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铁枝木偶戏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而要想在兼顾生活的同时花费大量心里于学习研究铁之木偶上,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当陈师傅谈起传承与现状时,才会流露出无奈与忧虑的表情。即便是作为此行业的大拿,都无法仅仅依靠铁枝木偶这门手艺而养家糊口的,都要依赖副业而维持生活。可想而知,若是对铁枝木偶没有强烈的兴趣以及传承其文化的责任与使命的话,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坚持下去呢?而非遗文化手艺的传承与社会现实的压力,也不仅仅是铁枝木偶面临的问题,是所有非遗文化所面临的问题。非遗文化的传承,仅仅依靠热爱是支撑不下去的,尽管在精神上的会感到很满足,但终究会扛不住现实的鞭挞,因此,如何使非遗文化的技艺,转化为社会生活的经济,亦是我们需要去长久思考的问题。
图为青行队员对陈培森老师进行采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关天翔 摄
潮州铁枝木偶文化的传承,仍需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支持,媒体的宣扬与传播。当然,铁枝木偶也需随着时代浪潮的变化而适当的调节自身,创作出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经此一行,我愿意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助力潮州铁枝木偶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图青行队伍结束调研时与陈老师合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廖家茹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