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肾”湿地,守护滋养了万千生灵。作为湿地之一的威宁草海,与青海湖、云南滇池并称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领地。2019年3月以来,政府为进一步保护草海,实施了 “三退三禁”政策。为了解此项政策实施至今对于保护草海生态湿地取得的成效,7月1日至7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携手共护,美丽草海”暑期实践团队以以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威宁草海的方式调研草海生态情况,发掘草海旅游发展更进一步的密码。 实践伊始,为更好地了解现阶段草海生态环境状况,团队成员设计调研问卷,并涉及到空气质量、水质水量以及每年越冬的候鸟数量的增长情况等问题,并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收集民众对于生态情况的反馈。从反馈情况来看,“三退三禁”政策在保护力度,保护方向以及保护成效来看,均深受大众的赞许。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是政府于城区和草海之间建立的一道生态保护屏障。 为更好地了解此公园的建设情况及保护作用,7月4日,团队前往北坡进行调研。在对这儿的空气质量赞不绝口的同时,团队成员也观察到了这儿七成以上的树木都是移植而来的,这便是政府为加快草海周围植被恢复工作而实施的浩大工程。“过去,一到下雨天,泥沙便会涌入草海,自工程实施以后,草海的水质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一位当地居民说。此外,团队成员了解到,“封湖”政策的实施让以划船招揽游客为生计的当地人犯了难,但北坡的建设之后,他们寻觅到了新的商机——经营地方小吃店、售卖民族工艺品等等,这使得他们的收入更上一层楼,很好的解决了生计问题。一路走去,看见了路边小摊上品尝美味小吃的游客,健身达人在跑步锻炼,夕阳之下举起手机自拍的游客……北坡的建设,不仅仅丰富了居民们的生活,也为草海与夕阳交汇的一幅幅画卷增加了观赏之处,更是结合了各个民族特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草海这颗“明珠”增添了光辉。 草海观景亭是为了欣赏草海风光而建设的基地之一。为感受“海”的魅力,7月6日,团队成员到观景亭进行调研。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团队也注意到附近正在进行着的浩大工程——挖掘机在孜孜不倦的进行草海面积的扩大。这便是政府实施的“三退”政策:退城还湖,拓宽保护区域;退村还湖,减少人为影响;退耕还湖,建设鸟类家园。这些不仅为改善草海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还恢复了草海保护区的面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草海将会向群众展现它更具风采的一幕。 “鸟类天堂”是人们赋予草海的别称,显而易见,越冬候鸟它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宣传名片。每到冬季,候鸟便如同珍珠一样点缀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这些鸟儿时而悠闲地嬉戏觅食,时而振翅击水,时而结队翱翔,优美的身姿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生机,也为草海旅游打响了旗号。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为持续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各级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还湿、生态补水、湖水疏浚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使得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草海形成了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生态长廊,为人们与这些长着翅膀的朋友们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外,团队通过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方式之下,调查了草海鸟类近年来的增长情况:随着草海生态环境的逐渐好转,在此栖息、繁育的鸟类种群与数量逐年增加,到草海越冬的候鸟数量持续上涨,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246种,其中18种为贵州鸟类新纪录,生物物种也由2016年1954种增加到2600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对于威宁草海的生态综合治理成效立竿见影。要想在今后继续延续草海的旅游价值,还需要继续开展好对于草海的生态保护工作。 在探寻越冬候鸟对草海旅游发展的影响之后,团队不甘于此,前往草海码头更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过去,人们可以在这儿划船游海。自“封海”之后,这儿便成为了民族工艺品以及小吃文化的发展之地。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这儿有着琳琅满目的彝、回、苗、布衣等少数民族产品,搭配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打造出别有一番风味的商业街。在品味过各色各样的小吃之后,团队成员发现,口味清新的苦荞茶是夏日解暑的必备“神器”,搭配又麻又香的“麻辣洋芋”,是这座城带来的独特风味,还有上百年历史的威宁火腿,讲述着这座城的更新变迁……这些都不失为草海旅游发展更进一步的“魔术”。 草海是威宁的一张名片,但也不只是威宁的名片。只有跳出这片海,才能闯进新蓝天。因此,结合威宁草海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于草海未来发展规划的调研结果,团队成员认为:要想进一步促进草海的生态保护,促进草海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借助威宁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海拔2200米的高原耐力训练基地,以及彝、回、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马摆大山、百草坪、牛栏江大峡谷等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挖掘威宁草海的旅游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好威宁草海的相关旅游资源,持续深化并且延伸“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品牌价值,努力将威宁草海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避暑、休闲、度假、康养的胜地。“地球之肾”湿地,守护滋养了万千生灵。作为湿地之一的威宁草海,与青海湖、云南滇池并称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领地。2019年3月以来,政府为进一步保护草海,实施了 “三退三禁”政策。为了解此项政策实施至今对于保护草海生态湿地取得的成效,7月1日至7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携手共护,美丽草海”暑期实践团队以以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威宁草海的方式调研草海生态情况,发掘草海旅游发展更进一步的密码。实践伊始,为更好地了解现阶段草海生态环境状况,团队成员设计调研问卷,并涉及到空气质量、水质水量以及每年越冬的候鸟数量的增长情况等问题,并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收集民众对于生态情况的反馈。从反馈情况来看,“三退三禁”政策在保护力度,保护方向以及保护成效来看,均深受大众的赞许。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是政府于城区和草海之间建立的一道生态保护屏障。为更好地了解此公园的建设情况及保护作用,7月4日,团队前往北坡进行调研。在对这儿的空气质量赞不绝口的同时,团队成员也观察到了这儿七成以上的树木都是移植而来的,这便是政府为加快草海周围植被恢复工作而实施的浩大工程。“过去,一到下雨天,泥沙便会涌入草海,自工程实施以后,草海的水质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一位当地居民说。此外,团队成员了解到, “封湖”政策的实施让以划船招揽游客为生计的当地人犯了难,但北坡的建设之后,他们寻觅到了新的商机——经营地方小吃店、售卖民族工艺品等等,这使得他们的收入更上一层楼,很好的解决了生计问题。一路走去,看见了路边小摊上品尝美味小吃的游客,健身达人在跑步锻炼,夕阳之下举起手机自拍的游客……北坡的建设,不仅仅丰富了居民们的生活,也为草海与夕阳交汇的一幅幅画卷增加了观赏之处,更是结合了各个民族特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草海这颗“明珠”增添了光辉。 草海观景亭是为了欣赏草海风光而建设的基地之一。为感受“海”的魅力,7月6日,团队成员到观景亭进行调研。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团队也注意到附近正在进行着的浩大工程——挖掘机在孜孜不倦的进行草海面积的扩大。这便是政府实施的“三退”政策:退城还湖,拓宽保护区域;退村还湖,减少人为影响;退耕还湖,建设鸟类家园。这些不仅为改善草海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还恢复了草海保护区的面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草海将会向群众展现它更具风采的一幕。“鸟类天堂”是人们赋予草海的别称,显而易见,越冬候鸟它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宣传名片。每到冬季,候鸟便如同珍珠一样点缀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这些鸟儿时而悠闲地嬉戏觅食,时而振翅击水,时而结队翱翔,优美的身姿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生机,也为草海旅游打响了旗号。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为持续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各级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还湿、生态补水、湖水疏浚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使得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草海形成了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生态长廊,为人们与这些长着翅膀的朋友们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外,团队通过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方式之下,调查了草海鸟类近年来的增长情况:随着草海生态环境的逐渐好转,在此栖息、繁育的鸟类种群与数量逐年增加,到草海越冬的候鸟数量持续上涨,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246种,其中18种为贵州鸟类新纪录,生物物种也由2016年1954种增加到2600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对于威宁草海的生态综合治理成效立竿见影。要想在今后继续延续草海的旅游价值,还需要继续开展好对于草海的生态保护工作。在探寻越冬候鸟对草海旅游发展的影响之后,团队不甘于此,前往草海码头更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过去,人们可以在这儿划船游海。自“封海”之后,这儿便成为了民族工艺品以及小吃文化的发展之地。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这儿有着琳琅满目的彝、回、苗、布衣等少数民族产品,搭配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风格,打造出别有一番风味的商业街。在品味过各色各样的小吃之后,团队成员发现,口味清新的苦荞茶是夏日解暑的必备“神器”,搭配又麻又香的“麻辣洋芋”,是这座城带来的独特风味,还有上百年历史的威宁火腿,讲述着这座城的更新变迁……这些都不失为草海旅游发展更进一步的“魔术”。草海是威宁的一张名片,但也不只是威宁的名片。只有跳出这片海,才能闯进新蓝天。因此,结合威宁草海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于草海未来发展规划的调研结果,团队成员认为:要想进一步促进草海的生态保护,促进草海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借助威宁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海拔2200米的高原耐力训练基地,以及彝、回、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马摆大山、百草坪、牛栏江大峡谷等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挖掘威宁草海的旅游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好威宁草海的相关旅游资源,持续深化并且延伸“百鸟之都·阳光威宁”的品牌价值,努力将威宁草海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避暑、休闲、度假、康养的胜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0日,一支名为风车队的三下乡队伍从广东医科大学出发来到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志愿活动。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典和日本无条件投降74周年纪念……
黄士铭 广东医科大学风车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5日,广东医科大学风车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义教活动的第五天。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中心小学的升旗台前,站立着三排参与风车义教的中心小学的学生,身着黄色校服,脖系红领巾……
黄士铭 广东医科大学风车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1927年8月,南昌城里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夜的寂静;1945年8月15日,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投降书上代表日本阵营签字投降;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前的人山人海为扬声器中传来……
黄士铭 梁金诺 广东医科大学风车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在夏季的末尾,湿热的暑气渐渐少去,迎着暴雨后泥土的芳香。风车队的成员们来到了本次三下乡的目的地: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中心小学。平复了一下心中的兴奋感,怀着胸中的热诚开始了我们……
黄士铭 莫松荧 广东医科大学 风车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弘扬五四精神,奏响时代旋律义卖小摊承载着我们的“下乡梦”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来自广东医科大学风车三下乡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五四精……
风车队 宣传组 黄 广东医科大学 风车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