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温暖同行”社会实践团成员跟随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前往济南火车站进行受助者送站服务。
该受助者是一位年龄高达八十岁的老人,祖籍位于黑龙江,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居住几天之后,该受助者希望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救助管理站充分遵循受助者的意愿,无偿为受助者提供返回家乡的火车票,并为受助者准备方便面、水等食物和纸质版的核酸证明。戴好口罩以及一次性手套等防护措施,“温暖同行”社会实践团成员跟随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受助者护送到济南市火车站。一路上,救助站工作人员叮嘱老人注意的事项,例如火车的车厢号以及座号;回到家后,要好好待在家里,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天气太热,担心老人中暑。听到受助者和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实践团深切感受到救助行动的伟大与温暖,体会到社会救助是真正的“菩萨事业”,而济南市救助管理站也真正地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随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解释,救助工作就是救助管理站和被救助人员相互商量、讨论救助措施的过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被救助人员的意愿,以受助者的意愿为主,救助管理站进行对应的服务工作。
到站后,实践团成员陪同受助者在济南站前拍摄救助管理站将受助者安全护送到站的认证照片。
救助站是落实政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关心爱护、保障基本生活权益的具体实施单位,作为一名救助工作者,应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认识到:
第一、要把怀揣爱心的情感体现在亲情般的关心爱护上。亲情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面对暂时落魄的求助者时。家人般地亲切交谈或者朋友般地问候,就能瞬间让求助者感到亲情存在,降低内心的提防与戒备。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想法与诉求。在实际救助中我们看到随行人员对求助者细语问候,耐心叮嘱。这样温暖的一幕幕让我们对救助工作有了一种亲切的认同感。
第二、把手捧热心的情感体现在指尖的温暖的传递上。与求助者发生肢体接触时,在保护好自己和充分尊重求助者的情况下,应主动与他们有些简单的肢体接触,如主动端一杯热水、把发放的衣服递到手上等。在看到救助站人员送站过程中能够主动为老人俯下身子送上口罩时,救助站成员认识到了他们对救助事业的真正热爱。
第三、帮扶的形式更应该体现在对心灵的尊重上。在对求助者帮扶时,他们的物质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科长对我们说,在年底的报表统计中有的流浪者一年内求助数十次。我们当时就在想:这些流浪者到底是身体有恙、精神异常、还是自甘堕落呢?我们是否可以做到“精准帮扶”或者“一对一帮扶”呢?我们能否做到把社会“吸血”人员改造为“造血”干将呢?我们是否可以把那些“挟穷自重”的流浪者,“声称不帮助就要投诉、举报你们”的人员依法处理呢?或许流浪求助者的心理应受到更多关注。
实践团参与此次活动,旨在了解救助站的送站救助过程,体会救助站“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同时,实践团成员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为救助站建言献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