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重庆7月29日电(通讯员 张春红)“同在蓝天下,携手为公益”是蓝天救援队一直秉持的工作态度。为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2022年7月8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心系百姓述忠情,携手共进谱华章”实践团前往忠县红十字应急救援服务队胸,此次目的是为了培养实践团的志愿精神,宣传蓝天救援队的鸿伟事迹,与奋斗在一线的蓝天救援队进行交流学习,感受体会他们的志愿事业。 黄蜂学名“胡蜂”、又名“蚂蜂”或“马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体攻击。被个头如成年一拇指大小的黄蜂蛰后,如果不及时抢救,很容易危及生命,而蓝天救援队成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蜂服,顶着高温烈阳,前往事发地点摘除蜂巢。在一次除蜂行动中,黄蜂攻势太过猛烈,使得身着防蜂服的周队长大拇指处被蜂刺击穿,幸亏就医及时,但事后周队长拇指上也留下了不浅的伤疤。宁愿冒着生命威胁也要为民除害,让实践团深刻地感受到伟大的奉献志愿精神。 周队长告诉实践团,在11月12日,忠县蓝天救援队接到重庆市蓝天救援协调中心派遣,前往重庆工商大学五公里校区,成功摘除了一个巨型马蜂窝。 当天,忠县蓝天救援队带上救援设备一路风尘,驱车3个多小时与南岸区蓝天救援队在重庆工商大学五公里校区汇合。通过勘查,救援队员目测这个马蜂窝直径约70厘米,离地20米左右,被树叶团团围住,人工上树摘除存在困难。 周队长告诉实践团,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广大民众的重要力量。救援队的成立过程十分艰苦,不仅是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救援队成员的吸入,他的发起人、管理人和参与人都是来自民间的志愿者。因为来自民间,所以蓝天救援队99%的成员都不是全职救援工作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本领,所以蓝天救援队里面有许多队员都有着技能可以应对不同的救援。实践团在了解完之后,通过观看行动纪录片和突发事件避险课程,以及一些水域自救,互救等课程,对蓝天救援队的救援行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一些常规的处理救援方法。 仓库中的装备玲琅满目,每一件装备对应着不同救援的方案,实践团首先学习了一些基本装备知识以及装备的操作流程,基本掌握了救援装备的使用流程,并对一些装备使用进行了统一的练习,随后周队长为实践团演练了一场大型的救援活动,让实践团感受救援场景的紧张气氛,除了陆地上应急救援技巧,实践团还学到了橡皮艇,皮划艇等水域救援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蓝天救援队成员的监督下进行了实践。 训练固然是艰苦的,但拯救他人的微笑是甜蜜的,在蓝天救援队训练基地里,实践团看到身穿统一服饰的救援队员们正在进行日常的训练,他们饱满的精气神无不感染着实践团成员。周队长告诉实践团:“一次两次的志愿服务或许不会产生多少感觉,但是进行了上百次上千次后,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时间越长你越能将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蓝天救援队成员是真正地将志愿服务视作生命中的珍宝,让实践团体会到做志愿服务需要耐心与无私。 重庆片区蓝天救援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先后在抗洪抗疫、抢险救灾和志愿服务中无私奉献,屡建奇功,托举起了生命的“蓝天”。仅忠县蓝天救援队在2020年就完成各项救援任务238次,出勤1386人次,出勤时间9127小时,受益人达到10436人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8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