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实践团从浙江农林大学出发,前往杭州市临安区淤潜镇的潜东村与朱湾村进行了实践调查。对于团队来讲,这是一个提升凝聚力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个丰富与提升自己的机会。此次实践活动,让人受益颇多,在感叹乡土之美的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感受到了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能够带来的影响。
在潜东村的调查过程当中,实践团成员发现的最明显的,也是目前国内乡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口的“老龄化”“空心化”。通过了解当地的村民,我们发现村民的收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真正缺失的其实是文化层面的支撑。在韦新良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也与阿里巴巴商学院的赵鑫博士展开了座谈讨论,这次讨论对我个人而言是十分有意义的,讨论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包含了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赵鑫博士耐心地解答成员们的问题,也让实践团的成员能从中思考。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博士对文化与经济间的关系的论述,我也从中收获,感慨良多。在许多人的眼中,文化与经济想要交融是比较困难的,小小的乡村又能有多少文化呢?其实不然,如果能够让“沉睡”的文化得到激活,让乡村的百姓了解并享受到文化,有关的产业链的发展升级是十分迅速的。而潜东村采取的共享模式是因地制宜的典型范例,通过对当地土地的合理利用,发展共享田园,共享厨房以及各类有关“共享”的实践,不仅让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收获感得到提升,也让从事有关乡村工作的企业得以运营维持。在潜东村,实践团成员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焕发活力的乡村面貌,更为重要的还是一批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一些农村改革创新的领路人,在他们的引领与帮助下,农村才能够充满生机。正如赵鑫博士对实践团成员们说的:“现在的城市已经趋于饱和,但是农村机会很多。”此行潜东村我对此深有感受,农村并非是一片死地,相反,农村是一张白纸,是值得年轻人打拼的好地方!
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朱湾村,稍事休息过后便开始了实践调查,相比潜东村,朱湾村的发展是较慢的,但其文化底蕴并不比潜东村要差。朱湾村有其特色的白术养殖,通过深加工形成其产业链,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但是当前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村民的信任问题,游客资源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实践团的成员也与朱湾村原书记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农村缺人才也缺技术,大家也都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在交流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出现了许多次,其实真正要发展好一个乡村,村民的幸福感是不能少的,村里的干部,外包的团队其实都是围绕着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来对朱湾村进行创新升级。村干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到村里的每一个村民,那么村子的生机活力是不会衰减的。
虽然实践的时间不长,但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队员,老师,当地村民与村干部的真切关心,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的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经验与智慧,更是心系乡村,深耕钻研乡村发展的那一份精神。本次实践活动为我们日后的生活提供经验,让我们在乡土之中吸取养分,茁壮成长!(通讯员朱单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