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教导,重走总书记路线。为了深入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实践贯通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殷切嘱托,广东海洋大学校团委实践团队“季夏铸潮魂”实践队于七月中旬前往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开埠区展开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探路非遗,传递文化温度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期间,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并深情嘱托我们要“研究好、呵护好、建设好”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 团队在潮州市选取的实践地点从文化遗产、建筑遗产两方面入手,最终确定地点为牌坊街、湘子桥、孙庆先潮绣研究所和章燕明手拉壶研究所,其中。由于团队成员中有一名潮汕本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了解,久闻孙庆先、章燕明二位大师名号,并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几经周折获得了二位的联系方式,经过协调沟通后,两位大师都表示非常愿意接受采访。牌坊街、湘子桥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潮州建筑,饱含文化底蕴。同时,牌坊街、湘子桥为总书记视察潮州时所到之处,其中后者更是潮州八景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十分值得宣传的文化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弘扬潮州文化,团队资料组前期通过百度百科、中国知网、有关新闻报道等官方渠道,对潮州历史、非遗文化都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收集,因此在实践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对实践内容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都有一定了解,同时也为拟写采访两位非遗大师的、较为严谨科学的采访提纲做足了准备工作。 实践期间,团队以参观学习为主,并结合采访的形式,从主观角度体验感悟文化的魅力鲜活,从客观角度了解学习非遗的厚重内涵。踏上湘子桥,感受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的绝无仅有、开创先河之巧妙;穿梭于牌坊街,了解历史长河中文化古城的人杰地灵、钟林毓秀之时运;端详手拉壶、潮绣作品,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巧夺天工、别具匠心之技艺。团队在学习中对于潮州文化的了解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从互联网上查阅到的文字资料,到亲身踏上这片浸润岭南文化的土地,文化熏陶已不知不觉蔓延氤氲于每分每秒,使得成员在实践的同时,陶醉于潮州文化底蕴的绵延深厚。 以侨为桥,感受家国情怀 “华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国爱乡。他们在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顽强地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后,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这是2022年10月习总书记视察汕头时的部分讲话内容。团队谨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沿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访参观位于汕头市开埠区的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小公园亭,了解学习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潮汕话“批”为“信”,19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把这种汇款凭证跟家书银信合封的,称为“侨批”,汇款的金额写在信封的左上角,区别一般的家书就是在这一行字。一个批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家庭,一段历史。在侨批文物馆内陈列了许多侨批原件,其中一封仅四字的批书引得团队成员驻足良久。“钱二我在”,寄你两块钱,我还健在,它只有四个字,但可以在里面发现总书记赞扬的讲信誉、守承诺,尽管只是两块钱,但是对于家庭来讲这可能是救命钱。 结束了每日的实践内容,团队成员都会有条不紊的按照分工,对一天的实践素材进行图片、视频、音频、稿件整理,既是为更好地学习研究、保护宣传潮州文化、风土人情打好基础,更是为了将这一段段历史所带来的感动留在稿件、视频中,并将这份感动努力传递给更多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已于青年人的肩头,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必是振兴祖国的重要内容。文化兴邦,每一个青年都责无旁贷;将文化精神价值转化为物质动力,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将历史沉淀升华为民族自豪,以更好地诉说大国底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5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