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献礼建团一百周年,义教筑梦实践青春 ——关于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识现状与满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作者:张文杰

献礼建团一百周年,义教筑梦实践青春

——关于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识现状与满意度的调研

□张文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1班)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从1997年开始暑期下乡,至今已有二十五年了。在开展过程中,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并提升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了服务基层的信念等等。三下乡活动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使三下乡的发展受到制约。急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下去。此次风之彩实践队前往阳新县金海开发区屋边小学开展以“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识现状与满意度”为主题的问卷调研,旨在调查目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所存在的问题满意度 村民对三下乡活动的认识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进入90年代以后,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方针的侧重点有所变化,更加偏向于为社会作贡献,倡导大学生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企业或农村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1997年,中宣部提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后,团中央主动与之联系,把“三下乡”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三下乡”活动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打品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得到了基层党政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新形势下对青年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三下乡”,大学生可以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此外,“三下乡”活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又一座桥梁,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

此后,活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在“传授科技知识,传播现代文明,倡导社会新风,培养时代新人”的活动口号指引下,各高校组织大学生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与转让、医疗卫生、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把学生自愿参加与普遍要求结合起来,把组织选派与市场选择结合起来,把暑期下乡与平时下乡结合起来,把组队下乡与分散下乡结合起来,把点上服务和面上服务结合起来,把“作贡献”与“长才干”结合起来,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发布后;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 [2005]3号),文件第四条提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要更加主动地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服务的内容,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地团组织要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这个活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调查的目的以及意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入乡村、深入人民,投身于乡村教育建设,为庆祝建团百年,培育时代新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出青春的力量。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举办不仅促进了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帮助和引导了我国大学生们按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成长成才。三下乡活动不仅传播了我国先进文化,还帮助和引导了大学生们接受先进文化的哺育,不断向上发展成就自我;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想,还使得大学生能全面发展。三下乡活动能体验并了解到民情及农村生活的艰辛,从而培养了对农民的感情,才能让他们和农民的心贴的更近,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真正的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的和谐。三下乡的开展有利于增长才干,磨炼品格和意志。通过下乡所开展的活动,从而使我们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分析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使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借鉴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有所提高。

为了调查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以及目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

三、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人物

在本次调查中,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北省黄石市金海开发区屋边村的村民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综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双重结合,辅以文献法来从客观角度出发,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小队商议编制一套调查问卷——《关于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识现状与满意度的调研》。本次问卷共16题,其中包含单选题6道,多选题9道以及填空问答题1道,题目主要包括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了解情况,了解到的具体内容,带来的相关影响以及不足之处。通过上述调查方法能够了解到三下乡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日后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后,小队成员将深入社会去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主要以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志愿者,以及被服务方学校的老师,通过与其进行一个小型访谈活动,包括私下的交流之中,获取有关价值的资料,以此来深入的了解当地开展的情况,多角度的综合来看待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了解情况以及满意程度,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三下乡所遇到的困难与成效,拓展此次调查。

(三)调查过程

本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与个别访谈法相结合,共发放192份问卷,总共回收192份,回收率100.0%。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改革开放44周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自从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大幕。从1997年暑假至今,三下乡活动已走过了25个年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三下乡社会实践一直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把握时代发展主题设计、开展活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于三农,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的重大意义不只是体现在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农村社会服务,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具体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来看,本次调查对象中,女性占41.15%,男性占58.85%。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18岁以下的占11.4%,19-40岁的占50.00%,41-50岁占16.1%,51-60岁的占15.6%,61岁以上的占6.7%。

从调查对象的工作程度来看,是农民的占30.73%,工人的占19.79%,职业为教师的占2.08%,公务员占1.04%,医生占3.13%,学生占31.77%,退休人员占3.65%,其他人士占7.81%。

)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情况

依据调查数据可知,对于大学生三下乡非常了解的有40人次,比较了解的有77人次,一般的有44人次,比较不了解的有23人次,非常不了解的有8人次。由此可见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三下乡了解情况良好,说明近年来举行的相关活动比较多,深得民心。

)调查对象获取本地三下乡开展情况的主要渠道

由调查结果的数据来分析,调查对象了解本地三下乡途径最多的是学校或教师,总共有92人次,通过当地村委会了解的有86人次,通过街坊邻居或亲朋好友了解的有47人次,通过家人之间相互了解的有46人次,通过新媒体了解的有43人次,其他各种渠道有9人次,由此可见目前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当今社会热点,但是由于大部分调查对象为当地村民,所以村委会和学校教师为主要渠道。

)调查对象了解到大学生三下乡的主要内容

根据调查数据可得,大家对于三下乡了解到的最多的是支教科普内容,总共116人次,占比60.42%,由此可见大家对支教科普方面更加感兴趣,了解颇多。其次,就是大家关心的社会调查方面,社会调查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有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两类,三下乡主要以研究性的调查偏多,总共99人次,占比51.56%。另政策宣讲与乡村普法分别有87人次与81人次,分别占比45.31%与42.19%,民众通过法律等方面了解到三下乡。其余方面例如科技扶贫、文艺演出、医疗服务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均占比二三十左右。

)调查对象对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意义的理解

依据调查结果,75.52%的民众认为能够推进大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8.85%的民众认为能够促进本地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54.69%的民众认为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47.40%的民众认为能够有利于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此可见,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在服务“三农”和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完善,积极探索“三下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使“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六)三下乡活动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其载体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束缚,本次调查具体表现如下:有42.19%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52.60%的调查对象认为活动组织的人员数量存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34.90%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大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17.71%的调查对象认为三下乡活动没有达到实际效益。

综合起来目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居民对三下乡活动的整体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

居民虽然作为一个受众主体,但是大部分人对三下乡的概念都不是很了解,其次,我们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参加活动的居民较少,大部分对我们的活动保持一个警惕的态度,不愿意配合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在活动结束时候,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这对我们三下乡的队伍来说说明并没有做到便民利民做实事,而是在没有了解当地居民的真正需求的前提,这样缺少了群众基础,当地居民并没有获得什么具体的实惠。

2.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居民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由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持续时间短,不能很好的为当地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且三下乡队伍基本上是一年一次,对当地居民的延续性帮扶不足。传统的三下乡模式如义教,文宣,后勤,文艺汇演,义诊,调研,参观新农村建设等等。这些活动对当地民众的吸引力也在进一步下滑。

三下乡传统模式面临时代考验丞待创新。队员在选拔的时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做到人尽其用,缺少团队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队员的积极性不高。带队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队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大多都是在三下乡出发之日才与队员汇合,缺少默契。队员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的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内容空虚,活动效果差强人意。

(七)民众对三下乡活动的建议

据本次调查,民众主要给了如下几种建议:希望乡村小学的条件得到改善;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希望得到一定的政策补助;希望宣传途径增加,实施活动的范围可以扩大以及保障好安全问题等建议。

经查往年相关文献可总结出如下三点:

1.加大对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当地居民的动员工作,让三下乡品牌活动和意义牢固树立在居民心中。为了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让更多的当地群众认识,了解三下乡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电视,广播,微博,报纸等传播手段来营造舆论氛围,以此提高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专业指导,创新三下乡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三下乡活动的延续性服务,做好三下乡前的岗前培训,让大学生确实掌握基层需要的知识,真正做到科技,文化,卫生下乡。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与自身所学专业结合,二是要与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结合,三是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加大对学生的专业培训,组建三下乡专业指导团队,其中包括专业老师,以往优秀学生等等。培训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科学调研,突发情况,安全防护,沟通技巧等等。建立稳定的三下乡实践基地,同时也要使实践基地逐步规范化。要做到实践基地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建立长期合作项目,本着按需设项,按项组团,双向收益的原则,组建优质的三下乡队伍,突出高校的特殊和亮点。活动模式应由短时间内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常态化的延续性服务。

3.社会和高校应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并对实践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高校应整合有效资源,进一步提高三下乡的组织体系的科学化,创新化以及长效化。高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与基础组织加强联系,争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服务社会的知名品牌,同时也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凝聚更多的资源和物质帮助,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慈善组织来关心、帮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项目筹备前,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应到当地踩点了解群众的所需盼望,从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文化,科技,卫生状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高校也应该组建三下乡活动基金会,自觉承担筹集学生活动经费的重任,采用灵活多变的,因时制宜的政策构建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发放一定的专项经费,助力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地政府也应大力支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三下乡活动使大学生深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第一,使学生们了解了国情、民情及社会发展情况,坚定了理想信念。广大同学通过实践,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与广大农民、工人的接触中了解当地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深了理解,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二,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实践,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对于科技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专业思想,认真学好专业基本知识,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第三,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吃苦耐劳精神,不仅使大学生们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进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在无私奉献知识和爱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第四,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了扎根基层的信念。广大同学通过参加三下乡活动,虚心向劳动群众学习,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许多同学看到了广大基层的需求,明白了学习的真谛,树立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二)建议

尽管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离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过本次调查,给出如下建议:

1.要明确三下乡的主体,一个是服务主体,即大学生;一个是接受主体,以农民为主的人民群众。两个主体不是简单的提供接受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的共生互助关系。在三下乡活动中,一定要摆正对农民的认识,他们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有的三下乡活动总是带有高校的主观色彩,按自己的口味配菜,虽然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却与农民的需求有距离,很难讨得农民喜欢。要做到三下乡0真下乡,在下乡之前,应先了解乡情,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文化、科技、卫生状况,确定不同的选题。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因地而异,因人而选。变单向活动为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农民从三下乡活动中得到更多切切实实的好处。

2.要力戒形式、注重实效

三下乡要为农村、农业、农民办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真事,不应图形式、走过场。农民对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特别反感。农民需要的是真正能够用得上的新知识,喜欢的文化,而不是一时的热闹。因此,三下乡要符合基层的实际,更要注重内容和效果,贴近三农,真正奉献爱心、拿出真心,为农村增添活力,为农民带去福音。只有这样,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才会增强,积极性才会提高,三下乡才不至于只是做做样子,才能真正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三下乡活动应该离基层更近些,把社会实践服务做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群众心坎,让三下乡真正下到乡。

3.把握契机,活动育人

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达到思想下乡,感情下乡,行动下乡。既有利于他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从而为政府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更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有利于他们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把传播先进生产力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提高自身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培育学生三种精神。一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基层和农村的锻炼,磨炼意志,接受考验,在吃苦中增长见识,在吃苦中学习本领,在吃苦中更快成长。二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以各种团体为组织形式,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困难,更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这也是当今80后,90后的大学生最缺乏的。三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生动的课堂,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行为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创造活力,决定着活动的成效。若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团委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难有帮助。

六、结语

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就要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构建长效机制。短期的服务、宣传只如过眼云烟,难以在农村常驻。要针对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做好建的工作,把三下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机制、阵地和队伍的建设上。如成立大学生支农、支教等协会,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建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基地等阵地,长期持续地对农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示三下乡活动取得的成果,健全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提出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按课程标准来规范,以人才培养方案来保证,系统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总之,要将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爱国荣校的品牌活动,坚持与农村实际需求相结合,突出项目设计的实用性;坚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突出内容形式的新颖性;坚持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服务的专业性;坚持与素质拓展相结合,突出活动育人的目的性;坚持与阵地建设相结合,突出服务面向的长期性,让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代浩云,“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反思[J].城市学院学报,2009:82-56

[2]沈长霞,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150-152

[3]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7

[4]陈开东,三下乡别知做做样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2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东医学子相聚燕赵大地,放飞青春梦想

7月19日,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抵达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南庄镇中刘佐小学,并于当日早上举行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邝一深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广东医学子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丰富支教

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7月19日,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从南到北,跨越2000公里,历经约24小时,抵达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南庄镇中刘佐小学进行为期13天的义教活动。…… 邝一深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广东医学子开展健康扶贫青春行

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于7月1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南庄镇中刘佐小学开始开展为期13天的知识普及、义诊、医疗现状调研、家访扶贫等公益活动。…… 邝一深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集结号,勇做时代新人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活动不仅是学生锻炼自己,磨练意志的平台,更是个人和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弘扬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的表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 邝一深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暖风中国”为爱再行动,开启校内公益行

芳华六十载,筑梦广东医,2018年5月20日,正值广东医科大学60周年校庆,为献礼广东医建立60周年,传承广东医人“医者仁心”的信念,献爱湖南湘西公益行,“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在校内进行义…… 邝一深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青春献礼,重返屋边
青春献礼,重返屋边□张文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1班)静守时光,兰香泼墨,点滴温婉,情深意长;狂吻岁月,似火流年,画意诗歌,⼀路飞扬。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半个月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2022年是中…
城建学子三下乡,学习团史精神身体力行
在2022年6月初,为了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为了更好的学习共青团的精神,我参加了由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的“寻红色足迹,忆百年团史”的实践活动。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我感到既紧张又…
寻访红色革命基地,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为了调查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我们来到了济宁革命军事馆,来听群众之声。济宁革命军事馆位于济宁市北湖区,是属于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济宁革命军事馆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图书馆,文化馆和美…
踏寻红色革命基地,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为了调查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我们来到了济宁革命军事馆,来听群众之声。济宁革命军事馆位于济宁市北湖区,是属于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济宁革命军事馆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有图书馆,文化馆和美…
电气学院自动化201班于常熟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活动
7月15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201班前往常熟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活动。自动化201班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活动期间,自动化201学生前往聚福苑社区开展活动,组织适龄儿童参与。在宣传过程中…
开展社区调研,探索革命文化发展新方向
为创新性继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在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去往山东省各红色纪念馆,在参观游览的同时,通过录制讲解视频并在各平台投放的形式,开启“云旅游红色革命地”这一特色活动,并…
热浪翻涌,冬日暖阳——理学院冬日团队的调研之旅
冬日团队是一支致力于关爱散居孤儿的队伍,2022年的暑假期间,“冬日”调研组的成员东奔西走,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向人们普及那些存乎于他们身边,却很少有人了解的散居孤儿。早在2014年,民政部就制发了《民…
线上观光新模式,红色基因永传续
为创新性继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在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去往山东省各红色纪念馆,在参观游览的同时,通过录制讲解视频并在各平台投放的形式,开启“云旅游红色革命地”这一特色活动,并…
城建学子三下乡:学团史文化,扬团史精神
在共青团成立的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过去的腥风血雨,革命斗争,有苦有甜,有成功有失败。共青团员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取得了成功和胜利。回顾百年峥嵘岁月,回顾百年风雨征程。团结带领一…
重温红色历史,开辟创新之路
为创新性继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在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去往山东省各红色纪念馆,在参观游览的同时,通过录制讲解视频并在各平台投放的形式,开启“云旅游红色革命地”这一特色活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