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河南科技大学“研学筑梦,青春领航”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拜访了“天桥乡”,开始了“科技支农”第四天的工作。为深入乡下,更深入的了解天桥乡的农业发展情况和自动化发展进程,团队成员就部分养殖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与村民交流——讲解“科技支农”知识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所谓深入民心,从基层开始,才能越做越好。于是,我们先攻当地居民,向当地居民讲解“科技支农”相关方面的知识,询问当地特色产业。天桥乡算是相当符合“现代化农村”的地方,村民们大多比较支持,也能理解我们所讲的内容,这使得我们的计划可以顺利进行。所谓“要敢说,更要敢做”,之前我一直不太敢和陌生大人们讲话,现在可以比较顺利地和村民们交流,将自己的想法、意思传达给他们,这大概就是“三下乡”特有的魅力之处吧——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村民,与村民交流,讲解“科技支农“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申佳 供图
探“盆栽作物养殖园”——不一样的经历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不,我们拜访了一户人家,走入他们的露天大棚中。前脚刚踏入大棚中,就被眼前之景所震撼了——好像进入了绿色的海洋,各种各样的作物生长在盆栽里“彩色甜椒、矮生番茄、西葫芦……”,往里走入,更有“食用菌盆地”、“甜瓜地”。大棚里竟别有一番风气,这就是所谓的“不可以貌取人”了吧。我们也没闲着,帮着采瓜,直到中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一边帮忙采瓜,一边思索着“盆栽作物养殖园”里的所见,当今农民中不乏有“智农”,村民们结合农业方面知识,懂得将多种作物结合起来养殖,达到了1+1>2的效果,于我而言,要抓住机会,在生活中合理利用自己周围的资源、空间,最高效的提升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
图为参观盆栽作物养殖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禹佳澳 供图图为团队成员动手采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牛子贤 供图
“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器”——便农的新途径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众所周知,农民们都会按照作物的生长期,收获期来耕种符合气候的作物,这样就存在“收成无法保证,易受气候影响,土地利用率低”等缺陷。但是天桥乡的居民们引入了一种产品“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器”来帮助改善这些缺陷。在大棚中接上这种控制器,经过农民多年的经验,来为不同农作物调节最合适的生长温度,大大增加了产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机器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便利已经是事实。作为大学生,在新冠疫情长期存在的情况的,更应好好利用互联网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的机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大棚智能温湿控制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牛子贤 供图
今天的调研一直持续到傍晚六点。我们拖着疲倦的身体离开天桥乡,但心中却充满着喜悦,喜悦在帮扶县内仍有“思想先进,善用科技”的小乡村,喜悦在参观了不一样的耕种方式,喜悦在增长了见识,被今日之所见震撼。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经是“科技支农”调研生活的第四天了,三下乡是大学很热门的活动,我觉得,大学期间没经历过是遗憾的,大学生活是残缺的,但是这样的活动,于我而言,只经历一次就够了,少才懂得珍惜,多了,就变得泛滥,变得无意义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步向前进。
(通讯员 陈鹏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0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