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0智慧农业专业陶灵湄等同学组成的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丰庆源粮油集团完成了为期四天的企业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级重点项目“助农助产襄阳行”的分项之一,本团队聚焦襄阳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开展学习调研。
回望来路,谈农业未来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活动主旨,实践团队与企业代表裴祖妍就此次实践活动开展座谈会。裴祖妍非常关心农业教育相关动态,座谈会伊始就表达出对华农智慧农业专业的强烈兴趣,团队指导老师鄢文豪与负责人陶灵湄向裴祖妍详细介绍了智慧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裴祖妍表示,针对当地农业发展问题,公司推出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随后,她也指出了目前公司存在的人才短缺、小麦毒素等问题,指导老师鄢文豪就这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此次座谈会,双方就农业未来发展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后续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想法,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
随后,裴祖妍带领团队参观公司产品展厅,她为团队详细讲解了各类产品的面向群体和销售策略。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从消费者角度,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产品提供了销售和包装意见。其中,该公司从“三辆蹦蹦车”开始的创业历程,令人印象深刻,也使成员们认识到了企业创业的艰难和发展的不易。
道道工序,取小麦之精
企业之行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深入一线实践。企业技术负责人刘俊成带领团队成员学习了解小麦粉的加工过程,即如何由成堆的麦粒加工成常见的面粉。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研磨、过筛、打包等步骤。其中,研磨便已经包含了5道工序,用不同的规格的研磨机器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磨,由粗到细,逐渐获得更加精细的小麦粉。
在介绍小麦的各项参数时,刘俊成拿起一把小麦直接辨别出是含水量较低的硬小麦,得到了团队指导老师鄢文豪的钦佩,他表示:“老师傅的经验鉴定,未必比不上仪器的检测”。在交谈中,鄢文豪也提出了自己对“原粮品种对于最终产品品质影响不大”这一观点的看法,刘俊成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指出“好的原粮才能生产出好的面粉”,肯定了育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即使是理论上最基础的研磨工序,在实际生产中也包含着许多的步骤。科研智慧可以从“质”上改善小麦品种,实践生产是真正实际的应用,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产品。
层层把关,做放心食品
在了解到产品的具体生产过程后,实践小队来到了公司的质检室。通过各种仪器,如测试小麦粉白度是否达标的智能白度测试仪,工作人员可以得到不同来源小麦粉的各类参数,进而从源头上把控每一批次小麦的品质。
“化验室的意义在于检验产品的真实效果”,品控部经理刘群强调道。质检室不仅需要检测原始面粉的参数,更需要对最终的产品的效果进行试验,以检验他们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实践团成员也参与到了其中一批次面粉的产品鉴定中,刘群将通过第一道质检工序的小麦粉通过一次发酵制成零添加馒头,邀请队员们品尝。品尝之际,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如何通过馒头的形状是否饱满、口感是否发粘等体验标准来判断此批小麦粉的质量是否符合各大经销商的需求与标准,并将数据并反馈到生产中。
此次出品的馒头存在表面有部分塌陷,口感发粘的问题,表明小麦粉质量有待改善。“这是因为陈小麦库存不足,公司及其他供应商均在使用新小麦,新小麦会带来水分含量高、磨成的面粉潮湿、不易储存、粘性大等一系列问题”,刘群解释道,“而陈小麦是将新收小麦烘干再放置三个月以上得到,小麦的各类参数逐渐稳定并得到改善,适用于加工生产。”目前,各面粉供应商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如何使用新小麦得到高质量的产品,是他们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