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徐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当地经济发展成果,为巩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7月6日上午,湛江科技学院“启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徐闻盐场讲解员徐盈盈的带领下参观盐场非遗展厅,并在盐田进行实地探索。
参观盐场非遗展厅,我们了解到,乌石盐场是雷州半岛在徐闻、海康、遂溪等地的盐民试行晒卤制盐技术后,出现的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海水滩晒盐田。盐民在漫长的晒盐实践中,总结出晒盐十二道古法,称为“雷州半岛生态海盐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雷州半岛生态海盐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从清代咸丰五年梁大成师傅掌管徐闻角尾盐田开始,至今培养了第七代传人,已有164年的历史。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具体为:晒伯纳潮、三段(级)制卤、按步卡放、薄晒勤跑、分缸保卤、洗池灌卤、三段结晶、新浅短法、松盐动卤、柔劲聚晶、池基沥卤、手工捡剔。雷州半岛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蕴含了浓厚的盐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性、社会性研究价值,并于2019年成功报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湛江市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讲解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盐的品种、展示了盐场生产的传统工具、以及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的具体做法。随着科技发展,其中第十二道工序中的手工捡剔已经被机器的色选功能取代,向机械化生产迈进,如今已在灯楼角工区落实开展大规模的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盐田实地考察中,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纳潮池、保卤池、蒸发池、结晶池等作业池,直观地观察了晒盐各个步骤发生的变化,使我们更加具体地了解晒制工序。
在讲解员口中了解到,徐闻生态海盐制盐产业目前面临极大困境:
1、盐的产量供不应求
盐场的生产十分依赖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因素具有难预测性和不稳定性,目前盐场的主要产盐时间在上半年,一般生产次数在20次左右,在苞西工区的一个200平方左右的池每次可产约3吨盐,仅能勉强满足省内需求。
2、非遗技术发展滞后
老盐工闭门造车,盐场技艺具有极强的经验性和技术性,大部分的盐工年龄已高,目前并没有传授给年轻人接力和技艺教授的可行方案,还仅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低效传道方法。
二、发展现状
目前,徐闻盐场结合南极村的发展,将盐田打造成工业旅游基地,免费开放参观,让游客参与盐场生产体验,如果是研学需要体验收盐则需要收费,经济效益极低。同时灯楼角的盐场发展已经步入机械化生产阶段,与观光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成效良好。
其次,由于本省盐产量较少,仍需要外省盐进入填充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省内的盐产市场。
三、未来规划
盐场存在着需要投入资金改良生产方式与商品价格上涨降低品牌竞争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徐闻盐场现阶段正在积极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节能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减小自然因素的制约。
通过此次参观调研,乡村振兴,科技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稳步向前,大学生目前要做的不仅仅是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和社会的需求接轨,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50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