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攻坚领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民群众的贫困问题不只体现在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更存在于其思想精神上的匮乏,软性精神贫困问题与硬性物质贫困问题一样严峻。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难以攻克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关键在于解决脱贫农民的返贫问题。为防止已摘帽的贫困户返贫,不仅要注重物质基础上的脱贫,更要加强对精神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调研队于7月15日至7月18日前往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浩翔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王丕街道王庄展开采访调研。。
为了解金乡县马庙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状况,实践队员来到了马庙镇浩翔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理表示供销社主要是以“基层社+农合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展开运行,为社员和农民提供种子、化肥以及耕作技术和机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自愿入社。由于该地农田分散不利于大型机器作业,合作社还开辟了土地托管业务帮助在外务工的农民经营土地,为提高该地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进一步挖掘精神贫困问题,实践队员乘坐大巴来到王丕街道王庄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走访调研。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实践队员发现该村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村民年平均家庭总收入的基本情况较前几年有明显变化,村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有较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有所抬头,农民价值观扭曲、道德素质下滑,“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理念逐渐弱化。不少农村群众轻视劳动、不再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一部分人不再认同勤劳致富、甚至妄想一夜暴富。存在着“不争先进争后进”“穷占便宜富吃亏”的不良风气。有的贫困户以享受政府贫困补助为荣,把吃“低保”视为一项福利,在扶贫对象认定和扶贫标准确定问题上存在攀比心理,争当贫困户。
在与王庄村支书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王庄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党建推动、示范带动、群众主动”促进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提高村规民约的约束性,探索出了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孝德文化,以德孝文化为核心,开展“四个一”系列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创新“六大乡风”建设,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农业耕作原因,村中组织大型集体文娱活动较少,仍是以村民小范围聚集或个体娱乐为主,农闲时村民的娱乐方式主要是观看电影、新闻,阅读报刊,收听戏曲等。
经过为期三天的走访调研,实践队员们发现该地的精神脱贫之路仍任重道远,并为该地摆脱精神贫困积极建言献策: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消除精神贫困的物质条件。根据当地独特的资源条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其区域特色产业;二是完善扶贫政策,营造消除精神贫困的政策环境。将以帮扶人员为核的反贫困政策、转变为以贫困者为核心的反贫困政策;三是加强文化建设,补足贫困人口的精神之钙;四是强化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改善其精神贫困的状况;五是夯实组织建设,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培养,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 提高其主动带领群众自主脱贫的干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