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国的反贫困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扶贫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要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有效地脱贫、不返贫,就要以精神扶贫促进精准扶贫,进一步更新其的思想观念,增强其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调研队于7月16日前往金乡县,通过走访农户,填写调查问卷等系列形式,进一步探析贫困农民在扶贫建设中表现出的主体性缺陷,以及精神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走访,探寻精神扶贫之路实践队员先后前往金乡县王丕街道李庄村、于庄村进行实地调研,进行调研。在与当地农民交流后,队员们发现,当地村委会每个月举行一次三会一课、村民代表大会等活动,并通过利用宣传栏、横幅、微信群、LED显示屏等多样化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期达到提升村民自身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当地正在着力补齐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并依靠制度强化技能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点穴式”技能培训,精准开展智能农业系列就业技术训练,使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村民走上稳定脱贫之路,提高乡村发展后劲。
为了掌握当地村民意见,从而深入了解乡村精神扶贫工作的真实效益,实践队员挨家挨户的走访了金乡县王丕街道李庄村、于庄村的村民,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村委会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移风易俗为主线,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深入教育引导其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节俭、积极乐观、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精神品质,争做新时代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当地村民通过进一步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促进了其知党恩、感党恩,他们在精神面貌上有了较大改观,更加坚定了精神、物质双脱贫的目标。但同时由于当地村委会采取的相关工作缺乏创新性,加之少部分村民仍沿袭上千年来的小农业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转化效率低下,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比较保守,导致仍有部分村民在脱贫致富方面仍然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好逸恶劳,“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脱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的心理。现今个别村民扶贫款吃多了,斗志吃没了,懒劲也吃上来了,一时不满足还有诸多怨言,好像一切都是应该应得的。“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不要白不要、要了还想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类“等靠要”思想的存在,说明如果不能先扶志,一些扶贫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扶贫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难做到真正拔除“穷根”。基于此实践队员们意识到,创新精神扶贫工作的方式迫在眉睫。
“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在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与当地村委干部进行交流,实践队员积极进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一方面需要各级扶贫干部咬定目标,发扬迎难而上的干劲,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促进劳动力就业,巩固脱贫成效上下功夫,确保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效;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坚定脱贫的信心,啃下“精神贫困”这块“硬骨头”,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引导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8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