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的。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红色记忆的了解,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鸢都寻访团”决定在山东各处红色旅游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作为红色鸢都寻访团的一名队员,队员桑雨绮来到了地处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乔官镇姬家庄子的红色博物馆进行访谈,也是其家乡著名的一处红色旅游景点,来这里了解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接触程度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路径。
以下是队员桑雨绮重点整理的其中几名不同身份的被访谈者的访谈内容。
首先,队员桑雨绮在采访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游客后,发现来这种红色基地旅游的游客基本分为两种:一是对红色旅游景点很感兴趣并热衷于带家人,特别是孩子来旅游;另一种是对于红色旅游景点没有特别深的兴趣,一般不进行对红色基地的参观,通常是朋友介绍而去的。但他们在进行旅游时,都会比较注重观察博物馆周围的环境,设施等。每次来参观这种红色基地都会给他们很深的感触:首先里面讲述的事件,展览的物品都会给她带来一种很震撼的感觉,难以想象当年那些人们是在面对多大的困难之下打退敌人,建立新中国。加深对那些革命英雄的印象,懂得当今这个和平的环境是曾经那些一个个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当下,也懂得感恩过去,激发了当代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深刻感受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的内涵。最后在采访中,队员桑雨绮询问了他们对红色旅游的这种展出方式和宣传方式是不是感觉有点老套,更想在红色旅游中体验到哪些新奇的方式,或者说更想参观以什么样的方式展览的红色文化:游客们会感觉大部分红色博物馆都会像一个摆设摆在这里,然后让游客自己参观,这样的方式在当下已经不合要求了,或者说激不起人们的兴趣。当下人们更想在新颖的环境下了解这些红色故事。所以应当首先将这种景点与这里的生态结合起来,完善交通、购物以及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增强游客体验感。然后增加和博物馆结合起来的歌舞、戏曲等形式的表演活动,邀请游客参与进去,让游客在动态中深刻体验红色故事。然后负责人员结合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让博物馆的名声走出去,让外地人也更好的了解这个博物馆,制作一些文创产品,要求做工确保精湛,种类尽可能丰富,这样可以在视觉上对游客形成有效吸引,让人们更加了解此馆的同时,也为其增加了经济效益。
紧接着,队员桑雨绮采访了在这里工作快两年的引导员。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个博物馆的客流量主要是在假期期间增加,也就意味着当下参观红色景点的游客越来越以青年,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作为当地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清楚地知道这个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自身宣传力度不到位。许多外地人,甚至是昌乐县的当地人都不知道这个博物馆的存在,因此,缺乏客流量。交谈后,桑雨绮总结出他们关于红色景点开发以及“走出去”提出的一些建议: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抖音、快手等,还有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馆内多拍些特色视频、照片,发到这些平台上进行宣传;或者向周围这些居民宣传,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博物馆的特色,讲述的事迹,然后让他们跟亲朋好友宣传,起到人传人的效果;借鉴像北京、延安那些地方的做法,做一些文创产品,结合歌舞、戏曲形式;再就是适当增加亲子游乐项目,增加高科技投入等。
历史因传统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寻“红色足迹”,我们不但可以真切感受那一段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这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文化色彩,它展示的历史风貌、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7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