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神与文化需“双向奔赴”
2022年7月26日,川语蜀心小队采访了《望娘滩》故事的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城文艺》杂志主编兰字尧先生。兰先生平易近人,耐心解答,从非遗文学传承、非遗文学与现代融合和新时代发扬三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希冀,采访持续了50分钟,气氛热烈,老师的观点启发了队员们对于保护非遗文学的更多思考。
兰字尧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收集保护民间文学,在收集过程中发现望娘滩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同时自己也对望娘滩这个故事有着更大的兴趣,便开始着力对望娘滩的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后来,望娘滩的故事也成功被收录进《导江县志》。兰老师说,民间文学的历史性与生活性是吸引他的最主要原因,流传千百年的口头文学被收录进后,便成为了一面反映现实、反射历史的镜子,而他有义务、有责任将遗落的口头文学继续整理下去,不让这些优秀故事失传。在传承方面,他将望娘滩的故事改编成了话剧,还有川剧等等表演形式,老师说现在川剧已经成为了老一代人喜欢的文化形式,对于年轻人似乎已经不喜欢这个形式了,在宣传这方面,遇到了很多的困境。除了受众的问题,还有就是资金的问题和演出场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口头故事的需求越来越少,因此将它发扬光大就变得更加艰难。然而老师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会去学校和社区做公益宣讲,也会和四川当地大学的话剧团合作改编剧目,争取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谈到望娘滩传承的意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它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力量,比如抗争精神,比如孝道精神,与此同时,望娘滩的孝道精神和抗争精神又与众不同,因为孕育它的是成都平原,传承望娘滩精神,其实也是在挖掘继承成都平原文化。采访结束后,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自己所编的《望娘滩》话剧本,已经被写入《导江县志》的部分,我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望娘滩在现代的转型与发展。
采访结束后,小队感触颇多。在网络虚假营销、套路故事扎堆、口头故事无营养的当下,笔者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像望娘滩一样的有深度、有温度的故事,当故事口耳相传之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其背后的文化,当故事铭记于心时,我们才能真正践行其背后精神。大众要与文艺工作者“双向奔赴”,而不至于以一方的消极,伤透另一方的真心。
撰稿人:张昕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40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