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6日电(通讯员 袁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而盘扣作为传统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功能性和装饰性为一体,受到人们的关注。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ichem-惟石能言队队员袁菲前往日照市五莲县莲鹰服装公司进行调研,拜访刘氏盘扣第四代传承人刘冬梅老师,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魅力,进一步挖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盘扣背后的故事。
走进刘氏盘扣,感受独特魅力
盘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舞蹈着,用复杂曼妙的曲线编织出了最具民族风的中国结,它是中式礼服工艺的点睛之笔。刘氏盘扣,源于百年前李氏裁缝坊的家传手艺,至少已历经六代。李氏裁缝坊建于清光绪年间,家族一直从事裁缝工作,盘扣的技艺由家中女性承袭,几代人的传承,将盘扣技艺发展丰富,现已有各式花样一百余种。1958年8月份,第三代传承人张凤喜以其传承于张李氏的高超制衣技巧成为建国后第一批工人。九十年代后,传统盘扣服饰商业用途受到冲击渐渐淡化,但第四代传承人刘冬梅承袭三代盘扣衣钵,继承创新了盘扣技艺。
本次调研,队员走进盘扣生产厂房,领悟盘扣之美,在这里,刘老师带领队员参观店面以及后面的工坊。当踏进莲鹰服装公司,队员就被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服装所吸引。“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刘老师笑着说“每一件衣服都要花费很大心血,尤其是附在衣服上的盘扣。”
图为刘老师向队员介绍店内展示的盘扣文创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袁菲 供图
体验盘扣制作,领悟更深内涵
跟随刘老师的脚步,队员来到了位于店面后方的制作工坊。工坊占地面积很大,里面摆满了制衣要用的工具,掀开帘子,数位工人在里面劳作。刘老师取来一跟绳线,为队员展示从“绳”到“扣”的奇妙过程。“即使是一个细细的绳子,也是我昨天晚上一丝一丝制成的。”刘老师喟叹道。随后,队员向刘老师学习,体验盘扣制作过程,每一股丝线,每一个绳结都需要投入全部精力,通过切身体验,队员对盘扣的制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为队员向刘老师学习盘扣的制作,每一个小小的盘扣都蕴含着精细繁琐的制作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袁菲 摄
对话盘扣传承,深挖背后灵魂
在体验结束之后,队员和刘老师来到二楼会议室,在这里,老师为队员解答疑惑,通过老师的讲述,一幅属于刘氏盘扣的瑰丽画作逐渐展开,浮现在队员的眼前。“我从12岁开始用盘扣做唐装,那是我做完的第一件衣服,我姥姥看见以后特别高兴,认为我在这个方面特别有天赋,开始用最严格的方式培养我。”刘老师回忆道。现如今,刘氏盘扣经过刘老师的不懈创作和发展,多次斩获省级大奖;多次亮相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创作“刘氏盘扣之献党礼服”、“刘氏盘扣之红色印记”,并把传统技艺送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九大廉政作品系列弘扬清风正气,多姿多彩的刘氏盘扣,不仅记录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见证着绵延不息的文明传承,在“守正”和“创新”中,刘氏盘扣通过融入“清廉”元素,在各类“盘扣”文创作品上刻下“廉政”的标签,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图为刘老师为队员解疑答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袁菲 摄
通过此次调研,队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盘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领悟非遗之美。传统文化是盘扣的核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实践队员将视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