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 。恰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承校史,留声南航”口述史采集社会实践团队就此出发,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汤晓斌教授取得联系,以人物专访的形式与汤晓斌教授进行访谈交流,共同回望南航核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的峥嵘岁月。
汤晓斌教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负责人;师从陈达院士,主要从事核技术及应用、辐射物理与效应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对国的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得遇良师,三生有幸
每每谈及陈达院士,汤教授便嘴角上扬,满脸笑容。
图一:汤晓斌教授
“我是怎么跟陈达院士认识的呢,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汤晓斌教授用一句话将团队带到了他与陈达院士相遇的时代。
2000年元旦前夕,为庆祝九系建系15周年,学院举办隆重的庆祝晚会,陈达院士作为嘉宾由学校领导陪同参加。介绍陈达将军的时候,陈院士站起来利落地敬礼,全场掌声雷动。时任学院团委书记和辅导员的汤晓斌教授作为晚会负责人,第一次与陈院士相遇。
2001年,汤教授通过工作保送研究生。学院领导询问汤教授:“你看我们把陈将军调过来,他的身边缺少助手,你能不能一边跟他读书,一边当他的助手?“这一句话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人在南航紧紧联系起来。
2002年的“五四”前夕,汤教授在“南航时代青年”的评选结束时,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我印象很深刻84885988,看到这么吉祥的数字5988,总觉得这个不是一般人的电话,当时我还蛮吃惊的,我问旁边的其他领导,我说这是哪边来的电话。“就是这通电话促成了汤教授与陈院士真正意义上的遇见。
时年7月,汤教授结束辅导员工作,开始到陈院士的办公室读书。陈院士找了一本原子核物理的书,就开始天天上课,从早晨8点到下午5点,连续上了好多天。当时因为汤教授本科学的是材料方面的专业,所以在和陈院士学习原子核物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我学这个东西当时是完全不懂,真的不懂,就像听天书一样的,但是没办法,那时候能学进去多少算多少啊,然后回来之后再自己努力。”就这样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两个人的师生情谊一点点萌发,“核”的种子也渐渐在汤教授心里种下。2002年的9月份,汤教授被陈达院士送往清华学习并于一年后回到南航,开启了和陈达院士的“核“研究之路。
先生遗志,南航梦圆
“陈老师走了之后,走之前交代的一些任务和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使命,我可不能毁了院士的心血,所以我也是很努力地去把这个学科专业给它建设好。”汤教授对采访组同学继续说道。
图二:“留声南航”团队成员正在对汤晓斌教授进行采访
陈院士来这边做核技术,一开始是想运用到医学方面。陈院士来南航之后,就开始思考来南航搞核的学科该往哪一个方向发展这一点让汤教授印象深刻。
说到核专业,其实现在国内有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少。并不是因为是大家谈核色变、恐惧、没人来,只是因为这个专业非常依赖很多的大型科学装置,比如说反应堆、加速器等等。当时陈院士来南航之后,想在南航建一个小型反应堆。江宁校区竣工后,材料学院成为第一个入驻江宁校区的学院。但因为新校区周边是经济开发区,所以后来反应堆没建成,建了一个辐照中心,就是现在南航的辐照中心。
大概在2002年上半年的时候,陈院士有了学科交叉的想法,把核技术跟医学的结合,把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这标志着南航核学科的真正成立。
因为先生一句话,汤教授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一步一步建设打造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大项目等多方面内容。在科研这一块汤教授没有放弃核医学,秉持着陈院士说的学科交叉,致力于将核和材料交叉起来,和医学交叉起来,和能源交叉起来,甚至跟航空航天相结合。
寄语后辈,展望未来
当团队问及汤教授,有什么话想对我们南航学子说时,汤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现在越发觉得你们一定要了解世界,然后知道自己的高度,其实你也能达到很高的高度的,只是因为你可能自己在那个时候反应比较慢,或者是被你身边的环境给限制了眼界。永远不要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实际上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飞得更高一些。南航的学生不用妄自菲薄,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一定要有这个信心,要有远见,有眼界,有格局,站得高,看得远。”
在这一期专访中,我们触摸到了南航核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的峥嵘岁月,也感受到了汤晓斌教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境界。作为新时代南航学子,我们也定当秉持“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 ”的理念,筑梦启航,做未来的问天少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