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记忆,谋乡村发展
本网讯(通讯员姜其丽)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为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也应奉献出一份力量。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徽乡红韵实践队经过前期细心的准备,怀揣助力乡村发展的理想,于2022年6月27日正式拉开实地考察的帷幕。第一站就来到黄山歙县,队员们以资料查询、采访当地村民、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岩源村、溪头镇、汪满田村,大谷运四个村庄的振兴现状有了细致的了解,同时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队员们也聆听了红色故事。
乡村振兴:上下齐心,助民纾困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乡村的整体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乡村中的资源也得到较大的开发和利用。在汪满田村,村党委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村子的文化历史,特色民俗,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加强交通建设,便利村民生活。其后,队员们对“大谷运有好货”村干部电商直播平台进行参观,村干部希望借此方式扩宽农产品市场,缓解产业销售的压力。村干部用心做好直播,具有带动乡村发展的决心。
汪满田村书记表示之后会努力拓宽农作物的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应,以农业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文化特色,发展鱼灯等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稳定性与丰富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与汪满田村相近的岩源村地处山区,进入此村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团队在与村委交谈和走访村庄的过程中了解到,岩源村当前发展陷入一种僵局。一方面,由于村庄位于大山深处,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失,村庄发展缺少活力;另一方面,发展规划和地方实际状况难以相配,即使是特色茶叶也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也是发展潜力资源未得到深层次发掘和多样化利用。同时,村庄至今还未建立起与旅游产业配套的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售货点、民宿等。岩源村的村民采购物资需定时乘坐班车下山,生活多有不便。
在访谈中,队员们可以感受到村民们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村庄能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渴求。当地村民以及村干部也愿意积极与我们探讨当地未来发展之路,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采取建设党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绿色”模式的高质量生态乐园等方式,真正地让乡村振兴战略走到大山深处,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党史学习:聆听红色故事
2022年6月29日下午1时,实践队成员前往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与学习。岩寺镇是南方八省红色游击队的集中地、整编地、新四军的成军地和东进抗日的出征地,作为抗战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抗战、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8年4月5日,新四军军部由南昌移驻岩寺,军部在此办公,并组织指挥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来岩寺集中、整训,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走进纪念馆大门,成员们立即看到了巨幅的墙壁浮雕,霎时间,皖南新四军的精彩面貌和军队风采便生动地展现在眼前。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队伍了解到纪念馆分为序厅、岩寺集结、誓师东进、军民情深、抗日烽火、铁军传承六大部分,从而集中地去展示新四军在岩寺的光辉发展历程。在参观该馆序厅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所题的“铁的新四军”字幅以及红底黄字的入党誓词告示牌,旁边还立有威风凛凛、浩然正气的叶挺团长骑马雕塑,以及又一幅军民拥护党的领导、夺取新胜利的巨型浮雕。不光调研小队沉浸在战火年代时新四军健儿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中,场馆内其他游客也在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之中,十分投入地学习着烈士遗物及其事迹。聆听红色故事,寻求红色记忆,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安稳的生活在没有硝烟之处,皆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广大团员应该牢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党史,坚定个人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21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