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并在一夜之内占领了南昌城,史称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开始。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议,决定将每年八月一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日,即为“八一”。恰逢建军 95周年北京科技大学戎迹实践团成员赴各自家乡地的红色遗址进行调研,此次目的地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常德烈士公园。
常德古称“武陵”,位于湖南北部,西邻洞庭湖,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美称。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常德烈士纪念馆是以缅怀常德烈士为主题的纪念馆,由纪念馆、纪念碑、千人纪念广场、烈士公园长廊、八角亭等多个部分组成,从入口到千人纪念广场共99级台阶,象征着革命精神长长久久,永垂不朽。
数千壮士化作忠魂,万千躯体铸成山川。在烈士纪念馆的一旁有一座无名烈士亭,为何叫无名?革命先辈们不惧强敌,英勇奋战,甚至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最后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能留下。这就是答案。在革命的征途中,像这样的“无名之氏”又岂是少数,他们为了革命能够胜利,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铸成了守卫这个国家的,不可摧毁的血肉长城!
陈辉
说起常德的抗战英雄,有一个人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就是革命诗人——陈辉。陈辉,原名吴盛辉,1920年9月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辉当年为了抗日救国,18岁时就离开了常德老家,亲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他。1940年,他向组织申请来到敌我斗争十分残酷的平西涞涿联合县,先后任青救会宣传委员、主任和县武工队政委、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2月,在距抗日战争胜利仅有180多天的时候,由于叛徒的告密,陈辉被日伪军重重围困在拒马河畔的一座民房里。
战斗中,陈辉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还未满25周岁。陈辉是无畏的战士,也是充满激情的诗人,他把诗看作革命的重要武器,在带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同时,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作,刊登在《晋察冀日报》《鼓》《子弟兵》等抗日根据地的报刊上。他还把诗写在敌后乡村的墙上,或者刻成蜡纸油印出来,撒在战斗前线和敌人的据点,鼓舞军民抗战斗志。与陈辉同时期去延安的著名作家魏巍评价说:“陈辉不愧是一个英雄的诗人和诗人中的英雄,是我们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典型。”田间曾评价他:“陈辉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他年轻的一生,完全投入了战斗,为人民、为祖国、为世界,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央视2021年1月2日《经典咏流传》里,撒贝宁说道:“当我读着他的诗,我似乎仍然能看到拒马河边,有一位热情的青年,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诗篇从那里走过,他似乎不曾倒下,这个年轻人个子不高,身体有点瘦弱,但性格活泼健壮,无忧无虑,爱说爱笑,这个年轻人就是陈辉同志。陈辉啊,我们的一位年轻兄弟,你是倒下了,你是唱着胜利的进行曲,抛出了你的手榴弹,在一声巨响之后,倒在了华北的原野……”
陈辉烈士将生命和诗行献给了祖国,“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正是陈辉烈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牢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常德是湖南省西北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若日军占领此地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严重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因此,日军在此发动了多次进攻,这便是著名的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决定以约10万人的兵力进攻常德,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期间进行了外围保卫战役、常德守城战役、追击战役等重大战役,击毙敌军2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战中国军队伤亡共计5万余人,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第五十七师“虎贲”之师几近全军覆没。
常德会战历时65天,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相当少见的,国军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常德会战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会战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摧毁了日军的狼子野心,正如碑文中所写道:寸土之下,皆是热血;尺云之外,时见英容。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在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7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