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护理与康复学院悉老祈康社会实践队的调研活动由队员徐可欣顺利开展。调研采取线下的方式,对城市地区的“共同养育型”隔代照料老年人群体进行了涉及身心健康、孙辈气质和家庭弹性等多方面的问卷采访调研。
本次活动立足于当代社会年轻一代父母工作繁忙,身为祖辈的老年人逐渐协同父辈家长共同照料孩子这一现状,紧扣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命题,深入隔代照料这一典型的社会现象当中,做到求真务实,向现象要本质。徐可欣今天线下走进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青和宝地社区,对社区中长期照料孙辈的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采访。
在今天的受调研对象主要集中在55到70岁之间,男女比例较为均衡,通过对今天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粗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城市地区老年人大部分抚养的孙子女数量较少,以抚养一个子女的情况居多。参与隔代抚养的老年人们普遍身体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并且几乎所有受访老年人都对隔代照料抱有极高的积极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是耗费了全部的退休时间来照顾孙子女,但没有一位受访对象因此感到负担和压力,长辈们在与孙辈的相处中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乐趣,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温暖。
通过进一步总结,我们还了解到与孙辈长期相处的这一部分老年人,自理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强,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和子女家庭的关系也更融洽,换而言之,他们在为子女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得到了子女的支持和感馈。而相应的,他们对孙辈的评价也更高,这一点通常在针对儿童气质设置的调研中可以显现出来。除此之外,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如接受过大专、本科教育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理解和体谅程度更高,对家庭弹性的评价更好,有更独到视野的他们,情绪更稳定,压力水平更小。反之,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焦虑、疲劳等负面的心理状态,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剖析。
通过今天的线下走访,我们真正深入了城市地区参与隔代照料的老年人群体,在长达数个小时的贴心访谈中,倾听了他们真实故事,看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了老年人那份对子女对孙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同时我们也为他们心底对自我、对家庭的种种思索、牵挂而动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