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提出要整合全省要素资源,全方位支持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推动盐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农高区贡献。为探究盐碱地公司的生存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政府扶持对公司的作用,调研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滨州市滨州中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盐”整待发调研队由15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科素养,将专业优势充分运用到本次实践中。
进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
6月30日上午,实践队员首先联系到了滨州中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并说明了实践的目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进入了企业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针对企业内部的一些情况对公司经理刘宇进行了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该企业的主要经营项目是包地之后对土地进行盐碱地改良,种植耐盐碱的作物,大部分种植玉米小麦,小部分种植水稻。如今企业已经流转了镇上几千亩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业产品。
实践队员与刘经理交流了解到,山东省政府对于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可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设科教试验基地;推广应用节水、减肥、降药等高技术新产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对区内省市分享的财力,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全额补助。
刘经理说:“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大趋势下,我们企业依靠政府的好政策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成果,这让我们更加相信盐碱地农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实地考察,参观盐碱地作物
实践队员在刘经理的带领下参观盐碱地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在参观途中,实践队员发现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和未经改良的盐碱地截然不同。通过刘经理的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改良盐碱地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但一年只有一次从黄河引进水源灌溉的机会,老百姓抢水用,缺水问题是盐碱地治理的重中之重。
在盐碱地中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金银花等作物,在进行生产获得收益的同时对盐碱地治理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农作物的耕种降低了土地的盐碱化。
讨论总结,发现盐碱地企业发展前景
当实践队员问刘经理当前企业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时,刘经理说当前企业面临着招聘工作人员困难的问题,因为盐碱地农业发展不同于普通农业发展模式,盐碱地农业需要招聘有一定技术的工作人员,“种地不赚钱”这是在农村公认的话题,这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而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另外,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原因是农业企业发展缓慢导致大学生不愿来应聘工作,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农业企业发展没有前景,在找工作的时候不会考虑农业企业。虽然农业生产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人力劳动,许多大学生觉得辛苦,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便离开了企业。招聘不到工作人员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提前培养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大学生成为企业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刘经理相信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校企合作项目的发展,招聘困难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来看,全国盐碱荒地和部分得到耕种的盐碱地共有5亿多亩,其中约2亿亩具备农业开发的潜力。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修复治理盐碱地迫在眉睫。调研队在此次调研中深入了解了盐碱地的治理状况,深刻体会到了土地盐碱化治理的重要性,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改善盐碱治理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促进盐碱治理迈上新台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6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