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广元7月13日电(通讯员 熊利)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结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以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法律普及一直在路上
为探索当代社会法治建设情况,了解基层群体法律普及程度和弱势群体法律维权,2022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润人心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与该院法官进行会议采访,提出相关疑惑问题,了解大致情况,最终探寻解决方案。现场法官介绍说近些年法院在法律普及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开展方式多种多样,让基层民众能真正认识了解到不同法律知识,从而提升个人法律权益意识。
1.沿案说法。在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中对双方当事人解答本案件中的法律问题,然后法院将隐去案件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最终将该案件作为代表案例的形式,将该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以及法院裁判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传播出去。
2.新闻发布会。针对一些类型化案件,定期召开线上或线下形式的新闻发布会,并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其中,如2022年5月关于物业合同纠纷就曾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
3.新媒体网络传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任重而道远的法律普及显然也搭上了这辆“快车”,许多地方法院和司法机构开设社交媒体官方账号,紧密联系了地方群众的生活,同时还有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庭审公开网,让中国公民在阳光下行使裁判权。
保护弱势群体促进法治建设
然而真正实施法律普及和法律援助远比想象中的困难许多,一位曾任职于司法局的现任法官助理说道:“前来咨询法律问题和进行法律援助的对象一般都为弱势群体,如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老人和家庭妇女等。”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民众的个人文化综合素质层次不齐,自然个人法律意识的程度也不同,想要打好法治社会的基层建设就必须先从弱势群体抓起,提高了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维护意识,法律普及能事半功倍。
另一位法官补充道:“但是其实当代大学生本身也属于弱势群体范围,大学生未步入社会历练,个人防范意识薄弱,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有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新闻出现。你们自己本身作为大学生如果想要进行法律普及,建议你们还是回归校园,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普及,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也是促进了整体弱势群体的法治建设。”因为民法典条例范围广条例多,难以快速整理其中的法律法规去解决实际问题,缩小普及对象范围自然就是最优选择。
实地调研进行具体落实
确定好调查范围以后,法润人心实践队立即积极展开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2022年7月8日,实践队员前往当地律师事务所,调查咨询当代大学生相关法律案件,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案件,最终发现大学生校园案例多为劳动纠纷,租房合同纠纷和民事纠纷。
2022年7月10日,实践队员分别在不同人流量较多的居民区域随机采访在读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权益受损情况及其个人处理方式,大致判断大学生群体整体法律权益意识程度。通过以上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薄弱的重点方面,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律普及,根据民法典筛选出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部分法律条例,最终由实践队自制法律指引宣传册并进行后续发放,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了解应该走哪些程序,与哪些部门联系。从法律援助服务的内容上来看,主要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领域,如民法、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最终真正达到法律普及的可实践性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