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岳麓书院的山门前挂着的这一副对联,青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深受实事求是学风熏陶。2022年7月23日,来自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走伟人足迹,传递青年之声”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队的刘登宇同学走进岳麓书院,感受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旅。
岳麓书院背景
岳麓书院始创于公元976年,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同志带领着一批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青年学生,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岳麓书院汇聚了湘楚文化的精华,人杰地灵。漫步其中,便知此乃静心修学的清幽之所,百年的古木苍劲挺拔,绿郁青葱;汲泉亭边流水潺潺,终年不涸。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大大小小的许多政策都从这个小小的山门里传出。这里是革命的种子发芽的地方,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里有许多革命先驱的墓葬,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庄严肃穆。
岳麓书院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20世纪初,青年毛泽东曾寄居岳麓书院的半读斋,从他的寓所推开窗向右看,就能看到讲堂檐前那块硕大的“实事求是”的匾额,“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本身就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千余年来,实事求是、经世济用一直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求真求是也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也成为他日后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中也有着这样一幕: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相聚在岳麓书院,毛泽东说到:“不管多少饱学先贤,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过眼云烟;只有朱老夫子留下的这四个字(实事求是),才是岳麓书院的精华,才是湖湘经世致用的根本所在。”
在无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之前,近代湖湘人物群体还有四个主要派别分别是经学主变派,理学经世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无数先人奠定下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毛泽东思想是有它的根源的。在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一传统命题进行了提升改造,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岳麓书院时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把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总书记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全新解读,把岳麓书院的历史文脉推进到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阐明了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重大关系,为岳麓书院赋予了新的生命。
岳麓书院倡实学、做实功、求实效,培养出一代代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人才。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实事求是精神,直面时代之问,勇担为民之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通讯员:刘登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