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在热烈的夏天浇灌透彻平凡的日子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卢卢卢大力

府谷的早晨,阳光从云层缝隙筛下来。太阳像夏天的正午,已经很刺眼了,但是气温却像南方初秋的早晨。打开窗,是比空调吹来还要惬意的。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在府谷的农业基地里。加缪在他的笔记本里写下了他最喜欢的十个词:“世界,痛苦,土地,母亲,人,荒原,荣誉,贫穷,夏天,大海。”洛尔迦在诗中写到:“我的诗请教了风、土地、大海、月亮,以及诸如紫罗兰、迷迭香和鸟那样简单的事物。”

作为南方人,我没有见过满山的黄土,没有见过成片的高粱,当然也没有见过成片的大棚。我对农业、下地这类的词语基本上停留在电视剧电影的情节中,所以我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在一定程度上说,或许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吧。从小远离农村的生活,或许在城市的生活给足了我们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但也让我们不再向前几代人一样,从土地中学习,在土地上成长,对土地有那么深厚的情感。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风的流动,第一次看到黄色的土地上热烈的阳光。

当然,第一次感受到土地的生命和自然的生机。

而大棚里的农作物,与其说是自然的馈赠,更不如说是农民的汗水。在朱师傅的引导下,我们先后参观了香瓜大棚、西兰花大棚、樱桃树大棚、西红柿大棚等,对每个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需求都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平时见到这些农作物,都是在市场上,而这次可能见到的是一个小花骨朵,是一朵嫩芽。它们都有各自的习性,需要浇灌怎样的水,需要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适合什么温度和湿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生长,什么时候收获,都有特定的时间。原来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中的知识不亚于任何的科学。朱老师是这个农业基地的技术指导,他对这个农业基地的每一个大棚的农作物有着全面的把握和认知。

我们参观到育苗大棚的时候,一个志愿者问:“朱老师您会育苗吗?”朱老师笑着说:“这里整个农业基地的大棚种植技术都是我教的,我当然会啦!”然后他给我们演示了一遍育苗的全过程,从刮盘、点穴、下种子等各步骤,详细的说明了育苗的注意点。同时向我们诉说了他的个人经历:

他从24岁,1991年开始搞这个大棚,那时候中国刚发展大棚的,他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开始种这个大棚蔬菜,他们村就一共发展了四个,他们是合伙干,他是第一个他自己一个人干一个大棚,当时那个大棚很少人管,干了几年大棚以后,后来慢慢发展得越来越多,后来他就开始给府谷的农业基地做技术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经常和各种专家教授在一块讨论交流,也因为经常交流讨论,他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病虫害各方面、管理措施等,后来因为他经常去各地学习,2003年农业基地给他专门配了一个面包车,给他专门做了一些满足实际需要的帮助;2007年,他来到府谷,当时是夏天的时候,那时候温差小,就在西边建了几个大棚,第一年他亲自育苗,实验成功,在那以后他在府谷呆了很多年,后来看到府谷他们建的这个大棚,也有长处也有短处,他自己总结了经验,第一次研究一个温室大棚,在这里的气候温差特别大,于是他自己总结经验,在那个温度低的地方直接建了一个新发明的那个大棚,之前在山东的建的大棚冬天不用烧暖气不用加温,各种蔬菜都能正常生长,府谷这边的条件气候与山东不一样,这边温差特别大,管理也有所区别,这边耗费的整体上较大。朱老师也仍然一直在学习专业技术,在农业种植这方面遇到问题,就会去和蔬菜专家学习,探讨经验。

看起来这么朴素的农民,却有着这么多的知识和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对朱老师不仅表示了感谢,更多的是钦佩和尊敬。

钦佩平凡的人生中有这么多的热烈,钦佩他人生中那么多的夏天,用汗水浇灌了生命的绽放和盛开。(通讯员卢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84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考察,弘扬优秀团员精神
广大青年要在百年团史中筑牢信仰、笃定信念、厚植信心。筑牢信仰就是要在团史学习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斗争,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在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
暑期“三下乡”信息学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日前,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六名同学在滁州市南谯区兰天社区开展了从6月15日至6月22日为期七天的志愿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加入到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道路…
学习地理知识,发现自然之美
学习地理知识,发现自然之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既有“早穿棉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又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区,我国形形色色的地区孕育…
参观垦荒纪念碑,续写奋进新篇章
参观垦荒纪念碑,续写奋进新篇章7月6日,为切身了解大陈岛垦荒历史与精神内涵,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寻迹大陈、探源求富”暑期社会实践队于在实践之旅的第三天来到了位于山顶的垦荒纪念碑,实践队成员们在纪念…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丰富多彩
7月28日,我已经在乡下呆了几天之久,这几天我做了很多事,走了很多路,领略了在城市里,在学校没有的“风景”。由我来细细道来。7月26日,我刚刚进入农村,首先看到的就是绿油油的一片庄稼,有花生,玉米,土…
暑假社会实践纪实——“永远跟党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响应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开拓进取”队组成了党史学习实践团。“开拓进取”队聚焦安徽毫州附近红色资源,深入基层,开…
河南城建学子三下乡:参观团史教育基地,承继百年光辉团史
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中国共产党历经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中,从中国共产党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征…
“乡”约府谷,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榆林2022年7月17日电(通讯员卢静)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校青年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
探究农民生活与农村环境
7月28日,我已经在乡下呆了几天之久,这几天我做了很多事,走了很多路,领略了在城市里,在学校没有的“风景”。由我来细细道来。7月26日,我刚刚进入农村,首先看到的就是绿油油的一片庄稼,有花生,玉米,土…
“花叶虫影,科技惠农”——小小甘薯促共同富裕
“地里的红薯卖相好、产量高。小小红薯,对促进山区群众共同富裕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莲都区委副书记王国锋与浙江农林大学陆国权教授及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莲都仙渡乡南源村的小香薯基地开展考察研究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