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黄河小麦,研加工之路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徐钰玥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寻黄河小麦,研加工之路”实践队在山东滨州、内蒙古包头两地展开了小麦加工生产基地参观活动。实践队员兵分两路,进入企业实地调研,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了解黄河小麦的历史,感受小麦加工技术的发展,探寻加工企业发展新道路。

第一站:滨州中裕集团

滨州中裕集团成立于2003年10月,坐落于滨州工业园区。经过十八年的创新发展,探索形成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中裕模式”,成功打造了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十大板块的小麦全产业链条,是目前我国最长最完整的麦业产业链。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小麦种植与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运行及发展模式,7月11日,实践队4名成员来到山东滨州,在滨州中裕集团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裕集团的产业园、蔬菜园及展览馆等生产、文创基地。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不仅实地考察了中裕集团产业链中的生产场地,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许多小麦加工知识,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中裕产业园

7月11日,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产业创新研究院主任刘通通的带领下,4名实践队员在中裕产业园进行参观。刘通通主任向队员们介绍,中裕通过创新再造工艺流程,将种植、加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上下游严密承接的闭合式循环。小麦深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酒糟”,通过饲料车间转化为液体蛋白饲料用于生猪养殖;产生的液体废弃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并进一步转化为“生物天然气”,现已全部为该公司生产所用。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通过有机肥车间加工成液体肥料,全部用于小麦基地培肥。不仅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彻底解决了加工、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中裕展览馆

中裕文创综合楼分为四层,一楼和二楼是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融合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产业馆四类场馆功能,是山东省唯一一个以小麦产业为主题的综合场馆。三楼是麦业电商中心,四楼是麦业科研中心。整个文创综合楼既是中裕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又是中裕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播、品牌塑造、产品研发、营销创新、科研创新等重要功能。

在展览馆中,队员们学习了小麦加工工艺的历史演变。从传统的铁犁牛耕到现在的机械化种植,科技进步让小麦的种植与加工工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透明工厂”中,队员们深入了解小麦初加工产业链,看到了面条的加工流程。

工作人员通过讲解PPT的形式介绍了中裕独创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小麦闭环全产业链,并让队员们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在维护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方面做出的贡献。

中裕小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参观者可以通过公开展示的监控画面进行监督。

在参观的最后,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向我们展示了公司的各类产品。在这里,一粒小麦能够变成10大类,500多种产品。完整的加工链推动小麦产业向下游延伸、差异化发展,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主营产品面粉、挂面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20%以上。多元的产品不仅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也是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的出彩成果。

滨州沿黄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7月11号下午,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滨州中裕集团旗下的滨州沿黄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农产品农残指标,确保了中裕集团旗下的食品从原材料开始就有安全保障,彰显了中裕集团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用科学指标为老百姓的粮仓和菜篮子保驾护航。

参观完滨州沿黄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后,队员们来到由滨州中裕集团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建设的黄河之星生态园。若要发展,便要注重经济生态共同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其中,黄河之星生态园的建设就是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方面的最生动诠释。

蔬菜园

在滨州市黄河边有着连片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区,数座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蔬菜大棚,这是中裕集团重要的蔬菜实验、供给地之一。在中裕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蔬菜种植园区,了解了当前蔬菜种植、利用情况,并且于当地品尝了中裕火锅店,对其食材的新鲜可口有了切身体会。

设备学习

7月12日,刘主任带领实践队员走进企业实验室,向队员们展示了大型磨粉机的结构,介绍了磨粉机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并向队员们演示了磨粉机的实际工作场景。

采访总结

在参观实践的尾声,刘通通主任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在采访中,刘通通主任指出,作为全国最早获得独立小麦育种权的龙头企业之一,中裕集团一直重视小麦高端育种,特别注重小麦的加工适用性,而不是单方面地注重产量。中裕也会继续发挥订单种植模式带动乡村振兴的作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辐射周边农村发展。

在关于发展规划的提问中,刘主任指出,中裕目前十分重视平台的建设和项目研发,重视人才引进,实行“人才品牌战略”。同时,在各个方面也在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产品做得更好、更强。

第二站:辽禾渊酒厂

辽禾渊酒厂,坐落于包头市九原区的黄河的支流——小白河沿岸,创立于2012年。酒厂的酿酒师傅师承于山西杏花村,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古老配方、纯梁酿造烧制而成。以小麦制酒曲,高粱、豌豆、稻谷等粮食为原料。主要生产清香型白酒,从50度到70度不等。酒厂坚持纯梁酿造,坚守品质,酒头酒尾混合调配,绝不勾兑,所酿白酒具有舒筋活血、散风湿、暖胃健脾等功效。该酒厂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践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到酒厂参观学习,了解白酒的生产过程。

7月13日,实践队1名队员来到内蒙古包头市,在辽禾渊酒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酒厂进行调研。

工作人员带领队员参观并讲解了白酒生产的过程,并让队员品尝了白酒原浆。生产出的白酒原浆在测量度数后,会入缸封存,放入库房。

白酒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无可替代的臻品,素有“粮食精”的美称。而小麦,是白酒酿造中关键的一环,小麦的品质好坏,决定着白酒的品质如何。在实践队员与酿酒师傅交谈的过程中,师傅不断强调,自己酿的酒是纯粮所造,绝不掺酒精。酿酒师傅还和队员分享他的师傅教他酿酒时的故事,说“他的师傅来自山西杏花村,酿酒的手艺一绝”,看到酿酒师傅充满自豪的眼神,队员的心里也感触良多。

白酒,不仅仅是饮食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辽禾渊酒厂虽规模较小,但也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中国人对酒文化的传承,也寄托着民间手艺人的希望。

至此,“寻黄河小麦,研加工之路”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全部圆满结束。在本次实践活动中,4位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中裕集团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以及黄河流域的小麦种植和加工相关知识。另1名实践队员来到辽禾渊酒厂,了解了白酒的制作工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代代相承。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获得了成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下了高速右边层岩叠嶂的高山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刚刚开始。车沿着盘山路前行,树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近,山越来越高,手机信号越来越弱,心…… 吴桂珍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孩子们的笑容,那么地感染人的心灵。我们所举办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堂课,都是为了孩子们身上那可爱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曾紫云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160三下乡,知识与快乐伴你同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短短的十天三下乡期间,我们社会实践队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三下乡的十天里,知识与快乐伴我们同行。…… 梁晓颖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在实践活动期间,“沐语之夏”实践队成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运动会分成常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会。参赛选手有新垌一中初二3班、初二4班以及初三3个班的同学。…… 韦敏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赠你玫瑰,我留余香 有缘千里来相会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相遇。”既然我们如此有缘,那便好好珍惜,在这十天里,一起谱写生命的乐章。…… 陈小宙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沐浴夏季的阳光

沐浴夏季的阳光 七月,收获的季节。2018年7月17日,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十天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在高州市新垌镇的新垌第一中学展开。…… 张国亮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乒乓”一声,怦然“新垌”

有一种力量创造着一种声音,乒乓,乒乓,它相互往来相互依存,小小的球,大大的世界,在跳动中挥洒着乒乓爱好者的梦与泪。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其高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李沛林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三下乡不仅是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还是一个让大学生给农村带去很多有益的东西的良好机会。因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双重收益的活动。…… 何丽芳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行使家访使命,关爱孩子心灵
在家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复杂的事,爸爸妈妈在家照顾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这样的长辈在看管,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其实长辈都表示对于孙子孙女这一辈…
商铺调研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6月8日电(通讯员陈炳桦)6月8日上午,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火热进行。忆团史寻红色精神实践团在队长曹昕晖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的和盛时代广场,开始…
坚守支教初心,践行家访使命
7月23日下午,空气中透露着强烈热意,怀着一份爱心、一份责任,第一批家访成员正式踏上家访之路,七月盛夏,太阳正毒,晒得脖子上的汗珠往下直滚,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黔江洞村村的小路都非常绕,队…
广科学子三下乡:家访暖人心,齐心促成长
经过几天的授课,榕木塘支教小分队在结课当天,分别对部分授课学生进行深入家访。真实走近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生活状况,访问学生的家庭状况,感受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真实需要…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今日盛夏、恩施深山,期待一种相遇,如山间清爽的风,如林间温暖的光。重新定位,将磅礴的贵州乌蒙山更换成崇峻的恩施老岩孔,将中年的梁俊老师换成还未涉世的我们,那唱响的就是另一首别样的《苔》。因为感…
湖北学子三下乡:疫情防护不放松,防护措施记心中
当前,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弹的形势,因此个人防护不可松懈。为了进一步规范有关疫情的个人防护,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开展了一次以疫情期间做好防护为主题…
英雄故里思英雄
大学生网报信阳7月28日电(通讯员林清华李梦瑶)为深入了解革命前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厚重足迹,更直观的体会和感悟红色精神。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传承红色圣火,弘扬爱国精神”社会实践…
支教助学,播种希望
闹钟声响,睡眼惺忪的我们陆陆续续起床,开启新的一天的支教工作。7月23日,今天是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来到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黔江洞村支教的第九天。干旱了多日后,恩施迎来了夏日初雨,走在宽阔的路上,天地…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
夏夜很短,遮天蔽日的杉树睡着后乖乖的纹丝不动,从树叶的间隙里可以窥见一片凌晨才熄灯的天,一阵风肆无忌惮的闯进房间,翻动桌上的书,笔墨变淡。七月的阳光娇艳而炽热,正如我们的热情永不退散,而我们的…
实践日志5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启明支教调研实践团结束征程
2022年7月20日至21日,启明支教调研实践团结束了线下支教的任务,进行为期一天的修整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20日早晨,支教团成员来到学校办公室处理剩余事项,进行资料的整合。接着,负责人向校长借到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