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类型:三下乡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非遗文旅队
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了千年的智慧,沉淀成为劳动的结晶。目前,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冲击之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得愈加黯淡。
基于此,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非遗文旅小队响应国家“保护非遗,发展非遗”的号召,于2022年7月13日至14日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开展主题“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与非遗文创耦合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深入了解并发展非遗文化,
结合第三产业带动乡镇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7月12日下午。来自安徽省的各地调研同学,从马鞍山,铜陵等地整理好行李出发,前往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集合。于当日13点整,全员清点人数,悉数到场。在与指导老师邓洪波取得联系后。前往安徽财经大学旁KFC进行调研动员前讨论。在讨论环节中,指导老师一一清点评价了队长对前期调研的准备工作。并叮嘱了调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全队人员对本次社会实践的细节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导老师带领调研人员去往药店购置防暑用品。并带领团队队员前往安徽财经大学校门口进行拍照摄影。正式开启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
7月13日早晨8点,一行人乘车来到八公山风景区,请求乘车司机师傅帮忙拍照留念。风景区具有特别的文化氛围,我们一行人通过背诵十个与《淮南子》有关的典故,就可以免费进入。待与风景区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后,我们被允许可对景区游客进行采访。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学道成仙的神话。我们一行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着采访。兴许是因为当时气温的影响,游玩八公山的游客不多,但是。每一位我们采访的游客都很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而对于自己对寿县旅游的期望这个问题,游客都很统一的回答说一般,并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建设力度,把寿县旅游辐射到安徽周边城市。这之后我们便采访到了八公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他非常认可八公山的氛围,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无论是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的忘情谷;亦或是“大石礌砢,类狞虬门”的石门潭;还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的乐涧套……都是非常值得区游玩的地方。对于寿县旅游的发展,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淮南的人员流动较少,使得来到寿县旅游的游客少,所以来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本地居民,还是希望政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旅游带动客流。最后,工作人员对于我们这次调研活动非常支持,希望我们能收获成功。
团队成员在八公山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八公山公园近年来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人流量显著增加,园区内建筑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上午十一点,一行人离开八公山风景区,直接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在周边进行整顿后,我们于下午一点进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通过了解,安徽楚文化博物馆2022年1月13日开馆试运行,系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冠名的博物馆和首批国家二级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00余件(套),馆藏可移动文物和标本10000余件(套)。对此,我们表示惊叹。
团队队员在博物馆内参观,与当地游客交谈的同时,对各类游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资料的收集。下午两点半,团队成员正式开始进行问卷调查。这其中,碰巧遇上了安徽财经大学毕业的学长,他一边填着问卷一边与队员进行交谈,他很认可小队的调研,给了队员们鼓励。之后,调查小队也碰到了同为来寿县进行调查的其他院校的学生,各自团队互相介绍了调查安排,并最终为其拍照留念。在进行问卷访谈的过程中,免不了碰壁,免不了对问卷的拒绝,但团队成员没有气馁,最终,得到了不计其数的问卷回答。最后,团队与穿着古风的情侣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门口合影留念。至此,当日任务圆满完成。
7月14日上午,小队去往寿县千采生态园,寿春寿县城商业区及居民区进行实地调研。
起初向园区负责人简单询问农庄相关事宜以及周边环境等,待商榷妥当后,进入园区内参观各个部分并且等待农庄主返回,进行深入了解。庄主欣然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并且带领队员们参观农庄内部设施。该生态园建于2014年前后,从一个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业个体户发家,因生态园主是退伍军人,退役归乡后重拾本业,并且受政府政策照顾,开始承包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对外承包以及果园采摘等方式养家糊口,由于同期行业相似经营者较多,市场饱和,居民需求量不大,以致前期生意不景气;后,由于寿县城受国家保护,为保护安徽省楚文化文物及遗址特置保护区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馆,逐渐发展为景区供周边居民游赏,并且受到2016年前后旅游业异军突起的影响,名声大噪,是以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因此千采园也由于其保留下来的原始种植采摘方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颇受当地和周边游客欢迎。寿县城郊区荒置土地较多且连片,因此生态园老板申请后获得荒地经营权,开发新品种作物种植,例如青提“阳光玫瑰”、草莓、樱桃和桑葚等平价水果,以绿色生态种植方式培育无污染有机作物,赚的钵满盂满。近年来受到旅游业发展迅猛的启发,开设游乐设施:春有优品作物种植,夏有水上乐园,秋有水果采摘,冬有围炉美食。以此面向各年龄段消费群体。且景区商品售价与平常购买无差异,不会自行给商品增加“小费”。特色游乐设施还有“网红玻璃桥”和短途索道,用以吸引年轻游客。此外,生态园主还会定期参加党政课学习教育,以此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保持高度热情。接近尾声,老板殷切希望队员们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践证明真知。
接着,队伍一行人前往寿县通淝门,与当地商贩进行交谈沟通。从中得知,寿县的变化给当地人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习总书记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寿县的实地调研让小队成员明白,唯有实践出真知,寿县的振兴发展离不开“紧紧抓住发展薄弱环节,借助第三产业腾飞”的赋能手段,绿色产业的升级发展也是赋能农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这也与寿县人民的勤劳智慧息息相关;在“三下乡”和“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团队秉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促进知识转化为相应生产力的观点,砥砺前行。
上午十点五十分左右,实践小队离开了生态园前往寿县城通淝门,稍作休息后准备步行进入主城区随机采访当地小商贩,从当地居民口中询问相关实情,随机性越强真实性会相对较高。接着团队一行人走访了一家便利店的老板,老板很热情也很健谈,说起发家经历,面容满满的怀念,谈到自家小店满面生风。又和团队成员谈论近年来家乡寿县的变迁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越发展越好的事实毋庸置疑,小瑕疵却也不可避免。城门位置的变化,城区主路的拓宽等等,如数家珍。
下午十三点二十分左右我们决定走访当地非遗小店——寿县特产“大救驾”的作坊。作坊老板也是一位退伍军人,他热情地同我们介绍了寿县的当地美食,“大救驾”这一安徽寿县传统美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外表金黄酥脆,油而不腻,受到当地人和来往游客的一致称赞。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寿县乡村振兴的规划中,下岗再就业已经成为常态。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条可取之路。第三产业的投资与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强化建设对于保障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率影响较大。但是,如何利用好地域资源优势和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这仍需要当代大学生的不断关注与探索实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