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西安7月24日电(通讯员 戈娇丹)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号召,“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到基层去,到边远地区去,到社区去,到农村去”。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队于7月15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前期招募队员以及召开动员大会,队员们启程达到榆林市府谷县新府山社区,结束对新府山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之后,队员们进入当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深入感受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亲身体验种植流程。通过对蔬菜种植基地的深入探寻,实践队成员对当地乡村振兴以及府谷县发展现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产业基地王经理那里,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现代化农业产业战略的大时代背景下,推动农业现代化种植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是促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方式。王经理介绍道:“近年来,府谷县种植品种由蔬菜向食用菌和特色林果转变,蔬菜品质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食品不断提高,蔬菜销售由内销向外销不断扩展,实现了四季连续种植全年均衡上市供应,设施农业生产逐步向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清新空气沁人心脾,盛夏葵花竞相绽放,漫步在新乡村的田野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丽宜居、生态和谐的诗意田园风光,实践团队员化身“小绿人”,头戴草帽,跟随农业基地技术负责人朱老师的脚步,队员们满怀期待地到达了蔬菜大棚基地,一个个大棚像标兵一样映入眼帘。
在农业产业园内,大棚里的黄瓜、豇豆、西红柿等长势旺盛,大棚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大棚相比较陆地种植蔬菜瓜果,能够提前成熟售卖个好价钱,虽然种植大棚非常辛苦,但农民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朱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大棚的构造,棚的两边用纱网来防虫,如遇雨天或气温低,就会用红色的搅膜器把薄膜放下来。通过他们的讲解,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门道。
随后,队员们跟随朱老师参观了香瓜大棚、樱桃树大棚、礼品西瓜大棚等,他亲切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在农业大棚中生长与传统土地中种植的不同。朱老师还为同学们演示了种子育苗的过程,队员们蹲下来亲手感受育苗流程,实际操作,在掌握了育种技巧后,在朱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了育苗体验。 现代化种植基地有明亮的大棚,整齐的小路,不再像以往的露天大棚,由于受到天气影响,蔬菜产量出现下降的问题。朱老师的亲切讲解更让队员们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通过朱老师认真通俗易懂的讲解,队员们感受到了朱老师对新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浓厚感情,队员们内心涌出敬佩之情。
府谷县农业的良好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村民从过去年收入几千元到现在动辄几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的脸上不见了愁烦苦闷,更多的是喜悦和幸福,挂在他们嘴边的,都是对党和国家政策发自肺腑的感激和感谢。他们坚信,只要照这条路子走下去,好日子还在后头。 此次农业园实地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在实际行动中共上了一堂“思政大课”,促进学识素质全面发展,也鼓舞着我们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力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蕴含财富的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圆满结束进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如何实现将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是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府谷县新府山社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借鉴乡村振兴示范村迈向富裕路的先进经验,奋力打造出了产业兴、生态美、生活富的乡村新景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7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