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山西当地的实施情况,“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晋善晋美·黄土梦乡”小分队以文化保护、民生建设和产业转型为方向,走进乡村切身调查黄土高原山村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尽青年之力。实践之前,小分队了解情况、拟定方案,选择了西洛镇南河村与昔阳县大寨村进行走访实践。
行在南河——乡村神韵,古老与现代的鲜活碰撞
6月26日至28日,“晋善晋美·黄土梦乡”小分队抵达西洛镇南河村进行实践调研。通过亲身参与当地农作和接待活动,小分队切身参与了山西乡村的风俗生活,寻找到多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基点。
交通道路通百家,来往交流更便捷。近三年来,南河村大力整改农村土路,修筑了贯穿全村、直达城镇的水泥公路;设立便民公交站点,更方便务工人员和货运来往。
文化名村保护好,民生非遗相结合。 2019年1月,南河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拥有大大小小的古建筑和大量古树,其中绝大部分树龄超千年。南河村政府采用挂牌保护的方式维护古木生长,对于古建筑,则采用另修新居的方式,既保证了南河人民生活质量,又维护了古建筑原本的面貌,保留了其蕴含了丰富文化价值。
行在大寨——继往开来,红色精神的传承活用
6月29日至7月2日,小分队进入实践第二个阶段,对大寨村的深入了解。
作为上世纪享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大寨村,向我们展示了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全新活力下焕发的年轻风貌。“大寨精神”曾入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大寨人传承发扬红色精神,发展当地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大寨村罗列整理风雨中发展的数十年历史,凝聚红色精神,创立大寨村红色博物馆。小分队成员在其中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志愿者服务,亲身体会学习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6月29日-7月1日,在大寨村红色博物馆进行志愿者服务。为期三日的耳濡目染,许多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来馆参观。中老年人时代的传奇——大寨,引燃了他们眼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的高光;年轻人的慕名而来,播撒下了乡村振兴继往开来的种子。馆内专门开设乡村振兴分馆,陈列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落实以来大寨村全新的产业产品,在乡村振兴战略开拓的新思路指引下,大寨村形成了乡村旅游、新农业科技、服装加工、农产品开发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的2017年,大寨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2.2万元,全村步入小康生活。
在对大寨红色博物馆负责人吕晋美的采访中,她提到,乡村振兴使大寨人民受益匪浅。大寨村随处可见山西特色火车厢式窑洞,居民每人都享有双层窑洞,生活气息十足,日暮下炊烟从窑洞顶的小口袅袅升起,本身就构筑起一道迷人的乡村风景线。
目前,大寨村已经成为晋中市乃至山西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
实践心得:在走访调研和实践经历中,小分队成员饱览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新面貌。政策实施雷厉风行,祖国各地战略前景葳蕤蓬勃。当古老的文化气息与新视野的现代风格相会,就会为落实战略基点开拓一份新思路。山西当地不同乡村因地制宜的发展措施拓宽了思维和眼界,真正领略到了战略理论和基层实践的灵活运用与有机结合。同时,此次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急需持续关注山西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小分队也将进一步服务家乡发展,为当地文化进行宣传,增进大连理工大学与山西人民的友谊,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