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宣讲进村庄,文明新风入万家
7月2日,为推进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村民传递分类回收、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垃圾分类,绿色先行”社会实践队来到高新区马厂湖镇兴龙河社区,开展“分类宣讲进村庄”宣讲活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不断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向村民科普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走村入户助力新风尚,由浅入深宣传新思想。当天清晨,8人社会实践队伍来到兴龙河社区,在书记李阳的带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讲活动。为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向村民分发宣传单与分类垃圾袋,介绍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内容,呼吁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助力工作落实。其中,许多带着孩子的村民纷纷拉着孩子一起加入聆听宣讲的队伍,队伍成员在宣讲地点放置清晰易懂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小册子,耐心科普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投放方式及有害垃圾处理方法,让大家便捷快速地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的环保知识,引导村民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呼吁民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以分类垃圾袋作为奖励分发给前来听宣讲的村民。
本次垃圾分类宣讲收获了良好的效果,村民纷纷表示:“之前对垃圾分类了解很少,你们的讲解很好,让我们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也要改变原来的习惯,一起垃圾分类。”活动过程中吸引了上百名村民前来聆听,村民们热情高涨,大家对分类宣传活动都表示大力支持与配合。在实践队成员向大家介绍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垃圾分类意识的覆盖范围,助力营造人人了解、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文化氛围,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养成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为垃圾分类的末端治理和后期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回答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疑惑)
尽管如此,在宣讲介绍的过程中,实践队发现许多村民对垃圾分类了解甚少。在最开始的互动环节,不少村民表示,自己“家中并未进行垃圾分类”,或者只是“简单的将塑料瓶、废纸箱等可回收物和其他的垃圾分开”;许多年龄尚小的孩子甚至不懂垃圾分类是什么。此外,实践队员观察到,村内垃圾桶放置较少,垃圾分类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展开。事实上,从村委工作人员的口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兴龙河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尚未完全成熟,工作尚处于初步宣传阶段,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建设是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需要政府、村委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也非常需要像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这样的来自高校等组织的力量的加入。民众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的根本,因而共同倡导村民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进行分类意识培养、分类行为宣传,逐步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共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维护者、宣传者,是当前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步,是需要全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达成的。
(图为社会实践队与书记李洋合影)
此次“垃圾分类,绿色先行”社会实践队的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对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推垃圾分类政策前期宣传工作的进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广大青年学子、先进大学生是当代中国朝气蓬勃的代表,更是中国未来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身份走进乡村宣传垃圾分类,无论是以大哥哥、大姐姐对于孩子而言,还是以朋友、晚辈的身份对于村民而言,都更显亲切、更具活力;同时,大学生以这样一个知识分子队伍中代表性群体的身份,向民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也更让人感到易于接受。在乡村进行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增进对国家政策和社会实际的理解,在通过实际行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更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提升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垃圾分类治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工程,立足于分类政策初期,只有分类宣传普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文明环保新风尚才能传入千户万家。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垃圾分类,绿色先行”实践队也将继续坚定地为垃圾分类的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