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学院学工办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下,山东理工大学青春之声社会实践团队淄博分队一行7人,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以及淄博市青岭鼻烟壶内画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派内画”的起源和发展,助力“鲁派内画”更好地面向大众传播,实践队员对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苏老师和王老师进行采访,并且在苏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淄博市青岭鼻烟壶内画博物馆。
靠近博物馆入口的墙上是鲁派内画的发展史,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有“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流派,其中,鲁派内画由山东博山籍的内画艺术师毕九荣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北京回到博山后发展起来。继续向前出发,绚丽多彩的鼻烟壶映入眼帘,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鼻烟壶内画精巧细致,山水线条、人物样貌清楚明了。一圈下来,实践队员观赏到清朝时期的鼻烟壶、现代时期创新的琉璃鼻烟壶,以及高度不足6厘米到高达70厘米的鼻烟壶。
在苏老师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鲁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够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烟盒的内壁上作画,然后烘烧形成内画鼻烟壶的瓷釉画,即使盛水画面也毫不受损。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感慨万分,惊叹于小小鼻烟壶里的乾坤世界,以及以琉璃瓶为载体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在苏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来到了内画制作室。一进门便见到正在作画的王老师,桌子上摆有一盏台灯,笔筒里是特制的画笔,眼前是调色盘,他正在用狼毫笔勾勒亭台楼阁的轮廓。队员们俯身看去,观察发现,鼻烟壶里面是磨砂面,模糊的内壁队员们很难看清楚笔尖,但是王老师表示,磨砂面便于颜料的附着。在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绘画主要用手腕的力量进行控笔,作画时会给颈椎带来较大负荷,十分考验人的心性,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绘画。成员们深受感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非遗传承人,他们的匠心匠运让非遗文化充满生机活力。”
通过此次参观和采访,实践队员对于鲁派内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引发了对于如何传承好、发展好鲁派内画艺术的思考,在本次社会实践不断深入进行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将会以各种方式对鲁派内画进行宣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0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