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优秀传统手工艺陷入无人继承的困境。为解决这一局面,促进手工艺等优秀中华文化蓬勃发展进,我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8名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于7月9日来到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中学开展“缠花”课堂教学,希望以精美的缠花工艺,以及较高的实用价值吸引学生们对手工艺的兴趣,以绵薄之力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在单一的课程教学环境之余,学生们听闻我们将为他们带来手工课,纷纷露出了渴望的眼神。我的内心却有些紧张和焦虑,虽然之前我们在学校做过多次翻转课堂,讲过很多节课,但面对的是新同学和老师,不免有些紧张。为了不让学生们失望,在备课之时,我与该校的美术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们对“非遗”的认知以及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调整,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能让学生们对手工艺有更加系统地掌握。
在正式上课时,我热情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制作缠花需要的工具和材料,以及缠花的制作方法。起初,同学们感觉有点复杂,不敢去尝试,于是志愿者便将材料一一分发给每个人,让学生们跟随我们的节奏一步一步编织。在我们的鼓励与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对待缠花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逐步由陌生到熟悉,也感受着手工艺品的魅力。制作的过程不仅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同学们制作缠花的过程中,我为学生们讲解缠花的历史背景和名称的由来,传播传统工艺的文化信息,学生们将制作好的成品展示给自己的好友或将缠花送给任课老师当做头饰。
课程结束后,我注意到,学生们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们逐渐喜欢上了制作缠花。学生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花型,用缠花的形式将其模仿出来。有一些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丝线组成了五彩斑斓的蜻蜓,令我们刮目相看。然而有位同学没有其他同学的自信心,很害怕出错,每到一个步骤不停地询问我们是否正确。我为了让这位同学大胆去尝试,蹲下身说道:“我很欣赏你对待事物严谨的态度,但是做任何事情再熟练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这是你第一次做,我们不怕出错,错了再来,相信自己,你会有新的发现。”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看见自己能做出好看的作品时兴奋不已,我们志愿者也深受感动和无比自豪。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这节课中,我们选择教学生做了两种类型的缠花,一种是用于新婚之际的“婆婆花”寓意着吉祥、平安。另一种是“寿花”,学生做好后带给家中老人,希望老人健康长寿。这两种类型的缠花应用广泛且深受大众喜爱。我相信制作缠花的过程学生既能陶冶情操,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白玉山中学大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地理位置的偏远,主城区繁闹的气息远离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学生们能够在这一宁静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在对待繁琐的缠花制作过程时,学生们并没有心浮气躁,而是和志愿者们们一起耐心制作。志愿者们细致周到的教学,更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们感受到实践课的乐趣,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通过此次实践课教学,加深了我们对初中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去知晓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育不仅存在于课本,更在日积月累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9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