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寻非遗:锦上织云,寸锦寸金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 作者:黄泽坤 龙文雪

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5日电(通讯员 黄泽坤 龙文雪)

为加深当代青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决定以云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进行深入了解。于6月16日来到南京云锦博物馆进行参观,感受云锦之美,进而全方位探索学习云锦及其相关历史。

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的文化底蕴。其中有一段锦,绣了三分之一的中华,云锦。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此外,因其独特的传统织造工艺至今无法用机器替代,可谓“寸锦寸金”。

为深入了解南京云锦的技巧和发展现状,团队“一方土地,一缕记忆”于6月16日早上,至南京云锦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云锦的语言,匠师的指尖

南京云锦制造的主要特点是“挑花结本”, 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的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限度的同类合并,编结成一本能上机织造,让织手读懂的程序语言花本。

南京云锦以传统的大花楼木机织造,以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运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由上下两人进行拽花、盘织、打纬、送经与卷取手工操作,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云锦的织造工艺极其复杂,这就要求织手需要用心地记忆花本,细心地处理丝线,耐心地运作器械。云锦织造过程中展示的是作品反面,这既保护工艺品正面的完整也保证了工艺品在完成之前的隐秘。

经纬的交错,视野的碰撞

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品析总能有别样的风景。为了解更多的了解云锦的现状。团队分别采访了游客、织手、博物馆工作人员。

问:你对南京云锦的印象如何?

首先是我国的非遗,其工艺独特。是古达皇家御用品贡品,用来织造龙袍等服饰。

问:在云锦的选择中,您是更偏向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因为我对书画等传统文化比较偏爱,所以我选择云锦更偏向有传统理念的工艺品。当然了,随着时代发展,云锦产品是与时俱进的,符合我审美的作品我也会选择。

一锦接古今,一织通人心

云锦在前代虽然繁荣兴盛,在现代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在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及:人们往往更注重实用性。云锦的图案确实精美,但龙、鹤等装饰却与当代审美严重脱节。这也是云锦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云锦的文化依然铿锵。从博物馆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南京云锦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围巾,胸针,卡包等生活用品都有云锦的影子。此外也时常会有一些联动活动。比如和蒙牛联动了一款冰激凌,其上面的花纹提炼于孝端显皇后服饰上的图腾,这十分受大众欢迎。

南京云锦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它证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也能灼灼其华。

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自的土地上有深厚的记忆,愿这些记忆一直延续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5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财大学子探访抗疫一线工作者,探寻个体经济新发展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前战“疫”拐点尚未可知。面对这场持久战,各地大小医院,快递驿站和代表个体经济户的地摊经营者们该如何响应号召做好防治工作?实践团队为了解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疫情防控,深入调研复工复产

疫情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失业、供应链中断、延迟复工、停摆、亏损……成了2020上半年绕不过的关键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以……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河南学子聚焦防疫宣传,线上相聚讲述动人故事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以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这是微博上一位博主对整个疫情的概括…… ceci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最新发布

逐星熠梦,久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如今许多年轻父母在假期里出去上班工作,把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扔在家里。此刻的孩子很孤独,他没有同龄的孩子与之陪伴,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甚至连一顿饱饭也成为了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同样为了弘扬中…
安徽学子三下乡:助老跨“鸿沟”,乐享数字时代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智能手机已广泛普及和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的数字时代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社会上的老年群体却显得手足无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已在老年群体面前划出了一道无形的…
暑假防溺水,安全护童心
暑假防溺水,安全护童心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提升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意识,在7月23日,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在柳林镇刘楼社区,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美蕴育人,勇承时代担当
美蕴育人,勇承时代担当——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7月22日,迎着朝阳,第七天支教活动开始了。一天的开始,小朋友们迎来了英语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学习了音标,首先音标是…
深入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
中国青年网榆林7月22日电(通讯员李学梅)2022年7月19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采访了新府山党群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居委主任白雪峰,通过采访了解新府山社区整体情况和4号搬迁户社…
让“红蜻蜓”带着童年飞翔—音乐篇
歌声飞进课堂——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七月盛夏,天热得发了狂,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7月20日,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在…
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助老在行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移动支付、电子证件、电子卡等各式各样的智能化产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化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大多数人都在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时,仍有许…
让“红蜻蜓”带着梦想飞扬—音乐篇
歌声飞进课堂——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七月盛夏,天热得发了狂,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7月20日,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专项橡阳支教团在…
曲园学子三下乡:倾听群众真实心声 统筹兼顾建设港口
曲园学子三下乡:倾听群众真实心声统筹兼顾建设港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和“三个走在前”的指示要求,积极响应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的动员号令,日照市加快建设国…
铁肩担道义,跨步追理想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色记忆团队
2022年7月25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红色记忆团队如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王亮老师线上的指引下,前往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融创中央广场4栋4楼一目艺培教育机构进行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