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什么?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该怎样奉献自己的力量?”山东理工大学“粮”好实践团每位成员,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7月14日,在探访鱼台县旧城里村依水养鱼专业合作社的路上,实践团得到了答案: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要靠各类青年人才来书写。
夏季,在鱼台的每一个地方,弥漫的上空到处氤氲着小龙虾的麻辣香味,随意走进一个地摊或饭店都能品尝到龙虾的味道。亲朋好友相聚一桌,一大盆龙虾上桌,顿时气氛就如同龙虾的颜色一样红火起来了,人人脸上泛起了红光。拿起一只龙虾来,全身红得耀眼;花椒、大料、芝麻的馨香只往鼻子里钻;剥开虾壳尝一口,那种火一般的麻辣和浓郁的鲜香瞬间浸满全身,直达每一个毛孔。就着一瓶啤酒,人的每一根神经都兴奋起来,相互之间的情感就决堤而出了。天南海北,鱼台人吃龙虾吃出了门道,养龙虾也养出了经验,有水就有鱼的鱼台县,有鱼也就有了龙虾。近年来,鱼台县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采取稻虾、藕虾共作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生态渔业。把休闲垂钓、生态旅游于一体,实现了特色化养殖,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良种选育、苗种繁殖,餐饮服务,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发展十分完整。
图为鱼台龙虾的检验报告
正如龙虾火热的颜色一样,鱼台人是热情的。旧城里村的一位村民听说调研小组是进行“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热情的向调研队叙述了这几年村子的变化情况“大家可以承包鱼塘,我现在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这几年新的路建起来了,向外运输更加方便,自然而然价格也就上去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使人民热爱乡村,从乡村发展中获得满足感。聚焦群众所盼,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图为实践团对村民进行采访
短短几年时间,鱼台龙虾在全国内打出来名声。根据资料记载,自20世纪70年代,鱼台区域内的所有湖泊、河流、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均有小龙虾分布。只不过,当时的小龙虾还远远没有今天的“身价”,即便被钓上来,也常常“沦落”为孩童的玩具。2018年,鱼台县打造“鱼台生态龙虾”品牌,在稻田、荷塘中养殖小龙虾,是鱼台小龙虾养殖的重要特点,在洼地实行“藕虾共作”、“稻虾共作”模式,鱼台龙虾的发展同时注重商标意识,鱼台县成立龙虾协会对“鱼台龙虾”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以监督管理。同时鱼台县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餐饮、加工企业发展,拉长龙虾产业链条。根据村民介绍道“以前只种水稻收入低,好多人干脆不种地直接打工去了,在村里经常可以看见废弃的水塘。现在种稻、种藕、还能养虾,收入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回到村里来了。”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渔业养殖
千泉汇聚,大河滔滔;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依水养鱼合作社理事长李丙科与实践团成员相见时,脱口而出“我发展渔业的年岁要比你们都大,但是未来掌握在你们青年手里。”乡村发展、渔业未来的潜力,在青年学子手中,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此号召下,众多青年从繁华的大城市学成归来,躬身土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鱼台龙虾的养殖中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图为李丙科向实践团介绍养殖模式
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这是实践团在鱼台县的感受。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广大青年学生应有大作为,大抱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图为实践团在依水养鱼专业合作社前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4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