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三下乡:走进乳山滨海渔村,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大乳山脚下的乡村曾经是一片荒芜,村民惧怕海水的风吹浪涌,如今,阳光洒在清晨的渔船上,撑开一片无际的蓝,小渔村依靠文旅产业的发展之路,激起了队员们的乡村振兴探索之旅。2022年7月8日,清晨的阳光倾泻而下,曲阜师范大学照耀民心实践队,来到威海市乳山市姜家庄村展开实地调研。蔚蓝的海伴着青绿的山,遥远的山坡上遍地是风力发电大风车,独特的风光海岸展现着姜家庄村海洋文化风采。
由于山东半岛一带三面环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乳山,陆上以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海上的大风日夜吹向陆地。就是在这样一个海上作业困难的沿海小渔村,却依靠绿水青山、新能源风力发电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稳步迈进。看着远处山坡上的大风车,山脚下安静的小渔村和远处青山上源源不断的游客。队员们整装待发,立刻动身前往,去探索绿水青山的魅力。
深度发展文旅产业,全域激活乡村振兴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片土地,队员们通过乳山妇联找到了村子里被称为“大乳山脚下半边天”的于女士,他是村子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首批富起来的村民,她创业成功的事迹激励了村子里更多的妇女勇于展现新时代妇女的担当和作为。
在与于女士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曾经的小渔村窝在大山中,人烟稀少,更不用想象会有游客到访。在国家提出要发展乡村振兴之后,当地政府开发了大乳山旅游资源。随后,陆续有游客发现了这里的美。于女士瞄准了靠近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村且临近海边的地理优势,决定把自己的房子改造为“渔家乐”。 众多村民也开始纷纷尝试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依靠因海洋调节带来的湿润气候,山脚下大片的茶园发展起来;依靠海浪侵蚀形成曲折的海岸线、礁石海滩,牡蛎产业露出萌芽。看到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实践队员们亲身体会到姜家庄村村民“毕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拼搏意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言简意赅的话,是对姜家庄村民们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征途漫漫,仍需跋山涉水的号令和鞭策。
好风凭借力,电从海上来
一台风力发电机,一个小时大约可以发1500度电,山脚下面一个风力发电机可以轻松解决3000户百姓一年的供电问题。经过走访,实现队员们在当地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刚刚安上风力发电机,村里只能每天晚上6点到10点用上四个小时的电,大年三十那一天才一直供电到12点。竟是因为电发多了,赔不起。曾经的风力发电机因为可储电容量小,即便有很好的风力资源,也不敢利用。后来,在农网改造期间,并上了国家电网,这才解决了村子里村民们的头等大事。
现在村子里的新能源产业逐渐成熟,国家治理乡村振兴,带领农民富起来了。姜家庄村政府率先提出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电力产业也融入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被纳入山东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姜格庄村距离乡村振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姜格庄村村民们也不在每天想着如何吃饱穿暖,而是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城郊农业示范区,整个示范区为附近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真正实现了报团发展,多方共赢。
远处的青山因为形似母亲的乳房,被称为“大乳山”, 这里就是全国著名的母爱圣地。她静静地守护着山脚下的这些“孩子”,看着它们茁壮成长,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姜格庄村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不仅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治理好了更清的山、更蓝的天,也形成了淳朴温暖的民风。姜格庄村的发展是有温度的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天下来,队员们踩过姜格庄村的海滩、爬上了大乳山,来到了“大风车”下、走进来了村民家中。通过一天对乡村发展的深度调研,实践队员们对姜格庄村的发展途径和发展进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乡村振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改善了村里人们的精神面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6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