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调研红色遗址脱贫成果,深入了解脱贫工作的展开,深刻体会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优越性,6月19日,巢湖学院“讲好红色文旅故事,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实践团赴六安市金寨县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这片红色热土在世世代代老区人民的辛勤耕耘下,2020年4月29日,金寨县革命老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告别绝对贫困,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决定性胜利。
金寨县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竹畈村,是一家以发展为基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为主体的合作社,主要经营范围为食用菌种植、食用农产品零售以及农副产品销售。
因地制宜实现增产创收
金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业初期,合作社负责人余敦友选择该地作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如今,金寨县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建成一百余个生产棚,每个生产棚可生产两三千磅原料。
走进食用菌加工厂间,一条条生产线井然有序。余敦友的女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袋料香菇栽培生产流程,从备料到发货,要经过拌料、装袋菌棒生产、码块、灭菌、散垛进棚接种、上架养菌、出菇等十余个步骤。
出菇季从每年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总共出四岔香菇,每出一批香菇需要培养一个星期。出菇后,平均一根约六斤的菌棒只剩下四斤,菌棒的水分随所出的香菇蒸发,为避免菌棒因缺水严重而导致产量降低,要对菌棒进行注水,注水后继续出菇。
食用菌作为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农药。新鲜、品相好的香菇帽卖到市场上批发,品相不好的加工成香菇干。菇柄分菇柄、菇腿和根,根被打碎后做辅料,菇腿用来制作香菇酱,菇盖加工后售卖,出菇后剩下的菇柄运送给农户带回家烧火,装袋后剩下的袋子进行再加工,卖给废品站,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攻坚克难聚力乡村振兴
谈及返乡创业的初心,合作社负责人余敦友在采访中表示,最初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号召,他选择返乡创业,想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
为带动周边乡镇的居民发家致富,余敦友在河南南阳西峡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学习香菇种植生产技术,回到金寨后,建立种植基地,并对贫困户进行培训。合作社将贫困户以村为单位,通过理论知识和实操两方面进行集训,针对种植、采摘、对原材料的生产与处理回收、线上线下双线结合对外进行销售等技术进行详细指导,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生产力。
汤家汇镇共有四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竹畈村是其中最大的生产基地,旺季时,合作社向周边乡镇妇女老人提供就业机会,辐射周边乡镇,一个生产基地约带动二百名工人。每年出菇时会将周围基地的产品运输到该生产基地进行集中加工销售,通过多渠道出售,一年销量达两千万元。
惠农政策助力脱贫致富
回忆创业初期,余敦友表示,在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过程中,土地扭转、资金缺口、销售渠道存在很大困难,政府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为产业建成排除万难。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惠农政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大力支持,实行定向帮扶,找基地、投入项目资金、提供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产业链顺利建成,增产创收,从而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为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寨县食用菌产业应用推广,金寨县政府实施食用菌产业数字农业建设项目,科学培养菌种,提高了食用菌产量与产品质量。
如今汤家汇镇已形成“以红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产业体系。金寨县革命老区未来将具有无限经济发展潜力。
至此,本次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金寨县将继续因地制宜,深挖优势,在世世代代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汗水浇灌的致富之花将开遍金寨县这片红色土地,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将徐徐展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3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