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不仅代表着历史上每段革命的峥嵘岁月,更代表着一种信仰,中原大地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里诞生的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二七精神等融汇交织成河南的红色基因精神谱系,志愿者在与红色精神的碰撞、交流、感悟中,开启了一段新时代青年的追根铸魂之旅,感受荡气回肠的红色精神、感天动地的爱国深情。
据悉,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党史文化,追寻红色精神,让历史的丰碑光照千秋。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春向党,鸿雁永行”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志愿者分别奔赴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信阳市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安阳市红旗渠纪念馆及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四地进行参观学习。
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
7月12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成员林春惠和刘佳慧赴开封市兰考县开展参观调研。志愿者跟随讲解员瞻仰了焦裕禄纪念馆,实地参观感受焦裕禄精神内涵。馆内陈列着一件件简朴破旧的衣服,一把把简陋笨拙的工具和一张张生动真实的图片,连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当年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情怀。据讲解员介绍,当年,焦裕禄为防治“三害”带头载种的泡桐树,至今泽被后世:20世纪筑起兰考防风固沙的屏障,新世纪成为当地人的“绿色银行”。随后,讲解员带领志愿者来到了焦裕禄同志的墓碑前,墓后屏风式纪念壁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壁旁上也有习近平同志所作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新时代青年应从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清正廉直、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中汲取红色智慧,传承红色文化。
图为纪念壁上习近平同志所作的词。 林春惠 摄弘扬大别山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信仰,7月13日,志愿者程羽彤赴信阳市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开展调研活动。据志愿者了解,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随后刘邓大军克服重重困难于11月下旬完成战略行动。在志愿者和讲解员交谈过程中途径一个长廊,长廊墙壁上正放映着纪录片,纪录片即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过程,“千里跃进,伟大创举”,“抢渡淮河,跨越天险”,“进入大别山,实现伟大转折”。记录片内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地再现当时的震撼场景。从场馆走出来后志愿者感叹道:“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次无后方依托,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的伟大创举,充分彰显了中共中央及毛泽东主席的非凡智慧和勇气,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丰功伟绩,更展示了刘邓大军干里跃进、抢渡淮河、立足大别山、实现大转折的辉煌历史。”当代青年应弘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图为志愿者观看挺进大别山路线图。 程羽彤 摄感悟红旗渠精神,秉承优良传统
为感悟红色精神,秉承优良传统,7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志愿者张成飞和崔欣欣赴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据志愿者走访了解到,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修建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纪念馆的过程中,志愿者了解到林州历史上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在1959年10月10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苦战十年修建完成了红旗渠。在与讲解员洽谈时,志愿者注意到纪念馆墙壁上记录着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秉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不懈奋斗。
图为志愿者与游客在红旗渠纪念馆合影。 张成飞 摄传承二七精神,传递红色薪火
为探寻二七精神,传承红色血脉,7月18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成员刘超凡赴郑州市二七纪念馆参观学习。据工作人员介绍,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建筑物,省关工委主任赵素萍曾为二七纪念馆颁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牌匾。郑州二七纪念馆是第五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让当代青年重温革命故事,学习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精神品质。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二七精神,在挑战中有所创新,在行动中收获果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图为志愿者在二七纪念塔门前留念。 刘超凡 摄
河南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二七精神四大精神是广大人民奋勇争先、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追寻中原红色地标,追忆河南四大精神,传承河南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河南大学生应当肩负的责任。当代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吾辈定当不负先辈之志,奋发图强,为红色故事谱写新篇章。
撰稿人:王连朝 李安琪
2022年7月23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