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当夏令,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在进行中。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专业优势,7月9日,“青年学‘紫’,‘苏’写青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科技特派员甘毅老师的带领下,赴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对当地的紫苏产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践考察、红色学习之旅。
第一站:和平镇东山村
7月9日下午,在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支部委员朱利良向实践团介绍了紫苏在当地的种植、布局情况及东山村农业发展现状,使队员们对基层紫苏现状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实践团走访了当地紫苏种植户王永明。队员们首次亲眼见到了辽阔的紫苏田,微风轻轻涤荡,如一片紫色的海洋,传来的是蛙声蝉鸣,飘来的是丰收气息。队员们不禁感叹:“在田垄上的实地考察,是再善谈的导师、再生动的课堂都无法传递的乡土气息。”
第二站:和平镇狄家㘰村
7月10日凌晨三点,晨光微熹,实践团成员跟随老师驱车前往狄家㘰村参与今年第七茬的紫苏抢收活动。在紫苏种植户王学林的指挥下,工人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收割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队员们在劳动氛围的感染下,跃跃欲试。老师与队员们或下田操纵机器进行收割,或帮忙运输收割完成的紫苏。在大家的协作下,紫苏抢收工作最终在五点前顺利完成。在金色朝阳的沐浴下,一车车紫苏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狄家㘰村是浙江联产承包改革第一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实践团马不停蹄,追随红色足迹,来到联产承包会议会址,邀请原生产队队长徐预群老先生向大家追溯当时的故事。在老一辈人勇于冲破桎梏的决心中,在一件件红色文物的展示中,实践团深深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助力乡村振兴的迫切心情也油然而生。
第三站:长兴和平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10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和平镇粮油专业合作社,拜访了社长赵和平。据了解,赵社长不仅积极求学,每两年会拜访浙江农林大学进行相关农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还勇于创新,改进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方式,连续多年蝉联湖州市产量头名,更发明适合当地土地条件而运作的农机,为一方农业发展带来便利。
赵社长向同学们介绍了紫苏在当地的种植困难点——人工费用高昂、病虫危害严重等,并和实践团积极探讨了紫苏的发展前景,同时拓展到农业的发展阻点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为队员们今后研究紫苏、深入农业拓宽了道路。
第四站:湖州川源食品有限公司
10日下午,实践团赴湖州川源食品有限公司调研,参观紫苏加工工厂,了解紫苏高机械化加工模式。据悉,该公司是浙江地区规模最大的紫苏加工公司,加工的紫苏产品由国外公司签约收购。公司总经理殷丹峰向实践团分析了紫苏种植区域与加工厂商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剖析了紫苏加工产品跨国销售的优势与弊端。在与殷总的交流中,队员们拓宽了视野,延伸了国际化合作思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从农民工人、基层干部、企业老板的身上,从最基础、最前端的实践考察中,向下扎根,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向阳而生。
在这2022的夏天,浙农林大学子深入田间地头,响应中央的号召,探寻红色的印记,跟随人民的脚步,挥洒汗水,“苏”写青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7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