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深入了解黄梅戏发展现状,淮北师范大学赴安庆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传承与弘扬实践团队来到安庆,展开了线下调研活动,感想颇丰。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的瑰宝不计其数,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来到安徽安庆则不得不提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的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是安庆市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资源。它的表演风格活泼俏皮破,并且具有清新流畅的自然特色,并早在2006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群众基础广泛,深受到民众欢迎。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是一段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戏曲演员们用独特的声调和字正腔圆的发音去叙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却又耳熟能详的故事,描写着一丝一缕的感情。不仅仅是这优美的唱词和声音,演员们的服饰与妆容更是给整个表演附上了灵魂,让人挪不开眼。但现在对着黄梅戏保有较高热情的人都是中老年人,从小听着黄梅戏的我们确是喜欢上了新时代下的产物:流行音乐和电影等新媒体元素。
在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危机也是一次机会。文化可以为城市注入新鲜的血液,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必须重视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同样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也必须相应的提升。我们发现在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着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随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艺术呈现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年轻人们会更加理性得去看待问题,小康生活也使得我们很难感同身受到做长工、卖身葬父到底是一种怎样得艰难生活,以至于这种表现形式不再吸引到年轻人。其次,当前的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去实现黄梅戏的经济价值。可从现在的环境来看,传承人的培养极其艰难,成本高、周期长,大部分的人在后期会投入其他行业,很少有学生真正从事黄梅戏演艺工作,因此人才缺失也给黄梅戏的传承发展造成严重打击。最后在传播方式上做不到与时俱进,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收音机的使用已经大不如从前,人们更依赖于手机、电脑,通过网络媒体来学习了解事物,导致不怎么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黄梅戏得不到人们的关注,显示出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传播要求。
问题从来都是用来解决的,安庆——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一个拥有绝佳戏曲氛围的城市,正是作为黄梅戏传承与保护的突破口。2022年6月1日《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所称的保护对象包括:黄梅戏声腔音乐和乐谱,黄梅戏剧目和剧本、相关行头和演出场所以及黄梅戏代表性传承人等。同时条例也鼓励形成以黄梅戏为主的产业链,实现黄梅戏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鼓励利用科技手段,加大黄梅戏与动漫、网游、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加强黄梅戏数字化保存、展示和传播。这些措施,条条对应了黄梅戏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困难,黄梅戏的“症结“相信很快就能解开!
最后,黄梅戏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注意到它发展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去解决问题。立足于传统文化,坚持在政府领导下传承与保护黄梅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共同将黄梅戏这一文化瑰宝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82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