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湛江市雷州市流沙村的广东尊鼎珍珠养殖场进行采访调研活动。在本次采访调研中,队员们见识了马氏珠母贝的奇妙,感受了珠农的幸福,也领会到了尊鼎珍珠多年坚持免费发放贝苗给珠民们的意义所在。
南珠历代被誉为“国宝”。早在秦汉时期,珍珠就被当作皇家贡品,名扬天下。而雷州的流沙湾是南珠的主要产地,珍珠产业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雷州半岛的发展历史。“南珠”品质优越,历来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美誉。
株株贝苗承希望,滨海渔场孕珠光。队员和珠农们聊起南珠的历史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满是神采奕奕的骄傲,因为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靠海养渔,以珠为生。珠民陈阿姨将南珠十几年来发展变化的故事一一说给了队员们听,在她的故事中,队员们了解到,南珠产业从曾经人民眼中的“夕阳产业”到再次发展壮大,重焕生机的过程中,离不开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的帮助。
珠农李叔拾起眼前的一颗湿润的珠贝,放到队员的眼前。他说道:“像这样的贝苗,都是尊鼎每年免费发放给咱们的。”李叔表示,以前的珠贝因为品种单一、近亲繁殖,产出的珍珠成色不好,自然也影响了销售。后来尊鼎珍珠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马氏珠母贝品种进行改良,改良后经繁育培优的苗种就会免费送到各个养殖户的手上,长此以往,流沙村南珠的产量和质量都上去了。在珠农的眼里,珠贝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和光亮,而免费发放贝苗的尊鼎珍珠有限公司就是带来希望,点亮火光的其中一员。
队员了解到,流沙南珠今日的辉煌来之不易。珍珠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过去,各个环节互不隶属,各自为营,基本以珠农散养为主。当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40多年来,在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养成、育珠上,都反复应用人工育苗养成的母贝作为亲贝,导致养殖品种单一、近亲繁殖、品质退化、珍珠贝早熟早衰等问题。各自为营的经营模式加缺乏科学性的养殖方法,使得南珠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一些从流沙走出去的“南珠人”纷纷又回到了流沙,挑起了南珠复兴的重任。而这其中有一位亮眼的“领头雁”,那就是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何德边。
据了解,何德边是湛江市雷州市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一名“80”后,一名创业者。在珍珠产业被人们视为“夕阳产业”的时候,何德边却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好机会,毅然选择了返乡。“他们都劝我别冲动,珍珠产业已经没落了,赚不了钱。可我不是为了钱,我是放不下这份乡情,我不能看着家乡的传统产业就此没落”何德边表示。在返乡后,他创立了尊鼎珍珠有限公司,不断研究珍珠领域的新技术、新概念,并成立科研部,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知名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内外发力,重点培育马氏珠母贝,积极繁育与推广优质大规格苗种,并免费发放给珠民。“损失的风险我来担,赚到的钱归珠民们。珠民们只管全身心投入进去,把珍珠产业做好就行。”何德边笑着说。
只见珠民们脸上挂着笑,手里麻利地一开一挤,给队员们展示泛着荧光的珍珠。在他们的话里,队员们得知免费分发贝苗,不仅仅节省了买苗的钱款,提高了珍珠的品质,更将珠民们的心聚集了在一起,改变了“散养”的模式,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听完珠民们的讲述,再次看向地上坑坑洼洼的珠贝,队员们的内心不禁升起一股敬意。小小的贝壳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蕴含着科研人员的精心钻研和珠农的殷殷期盼,也蕴含着青年企业家返乡的初心与担当。
从流沙南珠发展壮大的故事中,从青年企业家返乡助农的事迹中,队员们真正感受到了“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朝阳行”的青年学子们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把青春力量,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去。
(终审/周璇 复审/周璇 初审/庄漫诗 撰文/余金洪 照片/陈一辉 刘芷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7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