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繁荣昌盛。在潮州,有一项突出的非遗——潮绣,它是我国四大明绣之一粤绣中的一大流派,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深入了解潮绣、大力宣传潮绣,6月29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青行”实践团来到了潮州市湘桥区的李淑英潮绣研究所进行实地调研,拜访潮绣继承人李淑英老师。通过观摩学习、人物访谈、亲身体验一系列形式进一步了解潮绣背后的意义,结合自身能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潮绣绣品,听潮绣故事 代代相传潮州绣,一针一线绘芳华。经历代绣娘之手, 潮绣这一艺术瑰宝在岁月长河中绽放着璀璨的光芒。而今天我们拜访的老师是虚龄75岁的潮绣代表性传承人李淑英。1948年出生的李淑英,成长于民间艺术世家,潮绣和铁枝木偶制作技艺在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现如今,许多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潮绣也不例外。李淑英不愿祖传的技艺失传。2006年,潮绣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后,李淑英找来原来绣室的老姐妹们,成立了“淑英绣庄”。尔后,在湘桥区政府的帮助下,潮绣研究所、潮绣艺术馆相继挂牌成立,既为研究传承,也为游客展示。在牌坊街的甲第巷中,李淑英带着徒弟日复一日地守护潮绣。 跟着李淑英老师,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潮绣研究所的三楼,这里是一个密闭的展厅,摆满了老师的代表作以及收藏已完成的珍品,琳琅满目,尽览潮绣芳华。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潮绣绣品其实很脆弱,不能长时间接触阳光,也怕湿气,特别是南方的回南天,特别容易让它受潮。”展厅内有着在全国获奖的《大战甲》《龙凤宝鼎》《香永泽长》等多幅独具特色的山水画、金鱼图,其层次分明、纹理清晰、物象灵活,让人十分惊艳,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得知,李淑英老师所掌握的两百多种绣法中,有垫绣、板凳绣、过桥绣、钉金绣,有塞金、过纸钉、垫绵等,其作品特色是古朴大气,金碧辉煌,垫高立体,非常吸引人,气派十足。 传承潮绣技艺,发扬潮绣文化 接下来,李淑英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来到二楼的绣房,这里是李淑英和其他传承人老师工作的地方,随着纱布的掀起,一副绣程过半的百鸟朝凤图映入眼帘,正中间的凤凰神采飞扬,尽显风华,而其他鸟雀也是灵动俏皮,呼之欲出。当询问到一副作品需要绣多长时间,李淑英老师笑道:“刺绣可是一门大工程,就你们眼前这一角,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一副完整的好的潮绣,一般都要几个绣娘一起赶工,时间也都不止一年半载。” “从懂事起,我就开始拿针了。”通过与李淑英老师的交流实践队了解到,李淑英从小就做潮绣补贴家用,一针一线不停上下穿,彼时年纪尚小的李淑英却一点也不感到枯燥。事实上,做潮绣很苦,需要聚精会神得一直盯着针线看,而一天一绣就是十个小时起步,现如今的李淑英需要带上老花镜才能看清绣图,但仍坚持每天都投入于潮绣。数十年如一日,一针连着一针,李淑英和绣娘们绣过平凡的岁月,也绣出了瑰丽的世界。 近几年,李淑英不再主动参赛,她只想安静地刺绣,和绣娘们探讨如何创作新的作品。“活到老,学到老。潮绣,一辈子都学不完。”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非遗瑰宝 在李淑英老师及绣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进行了简单的潮绣绣制,学习最基础的潮绣绣法。先是用铅笔起稿,再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教授,实践队成员一针一线勾勒出想要的图案,体验过程虽然短暂,但每个人都是专注又投入,对于潮绣“二针锁”、“点绣”等技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李淑英老师也开心的说道:“我很高兴每年都有人来这里参观学习,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对潮绣的热爱及独特的见解,潮绣已经融入到李淑英老师血脉里的一部分,以绸缎为纸,以绒线为色,以针为笔,绣出锦绣年华,留下质感人生。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对潮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跟切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一针一线,绣出倾城倾世,叙述着千万年的故事。实践队成员利用自身技能,学习潮绣知识,拍摄潮绣宣传视频,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潮绣发展现状,为潮绣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青年更应用青年之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文化传承的希望,为文化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从此以针线为笔,绘中华锦绣芬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7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