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中的小微企业
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小微企业也由于自身的特点面临着更为险峻的挑战。小微企业的主要特征是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决策高度集中,基本上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因此,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企业主个人和企业高度融合。为了解疫情带给小微企业的影响,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小微企业实践调查志愿组,该组成员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及技术一班王子豪、陈刘飞于2022年7月10日在安徽省亳州市某便利店对便利店经营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
志愿者在与经营者的交谈中得知在疫情爆发初期,因为货物滞销并且进货困难,便利店一度在关闭的边缘徘徊,况且在疫情爆发初期人心惶惶时,并没有及时想到好的解决政策。为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我国采取了封城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大部分居民在家隔离,这导致了货物滞销。而受到封锁的影响,物品流通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营者积极将物品支援社区,即使回报微薄但也解决了商品滞销的问题,也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由于便利店在居民隔离期间做出的牺牲也让后来的便利店有了更多的顾客。
在问到对于一些即将走小微企业道路的人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时,该便利店的经营者是这样回答的“要有责任心,踏踏实实,不怕吃亏,不轻言放弃。”对于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经营者感到十分的感激。当前,我国为缓解中小企业的危机,在税收、补贴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减轻了小微企业人的负担。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志愿者深刻意识到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应当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并且做到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只有在企业人与政府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小微企业才能长久焕发生机。
另外,基于我们不完整的草根调研,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线下服务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制造业,对拉动增长亟需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负面影响会抵消一般制造业复工的正面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解决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线下服务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这几类矛盾比较集中的行业复工、现金断流等困难问题,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GDP增速完全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调研下来,中小微企业受疫情的主要影响是七个方面:一、复工达标难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线下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又是中小微企业。2月10日起,上海和全国各地一起陆续开始实施全面复工,但目前能够及时复工的以特斯拉等大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快速复工仍面临具体困难。据中新社记者陈静介绍,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地区共有24座商务楼宇,2月10日当天200多名员工进入大楼,相较于70个入驻企业、4600到4800名员工的楼宇规模,复工人数不超过5%。复工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小微企业不具备政府规定的复工条件,比如配备卫生员、设立隔离设施等;二是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口罩、消毒水、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保障,目前是企业主自己想尽办法各种渠道采购,但难以保证货源和质量,政府重点保障的主要是大型工业企业;三是疫情严重地区来沪人员、其他地区来沪人员到岗后都需要被居家隔离7至14天,该时间被视作带薪休假而需要中小微企业支付工资成本,一些企业宁可选择在市场上重新招录已满隔离时限的人员;四是中小微企业在采购复工所需的物资、开展正常商务活动时,人员一旦离开本市,回沪后仍被视作新来沪人员而被要求居家隔离,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有个极端的例子,一家小微企业的司机因公离开上海去杭州领取生产所需的物资,并未进入杭州城区,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与另一个司机进行交接后随即返沪,来回短短几个小时,到岗后仍被要求居家隔离7天。二、招工用人难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餐饮、经济型酒店、家政服务、建筑业中的水电安装、家装等行业,平时所用员工基本是临时雇员、短期雇员,而不是合同制员工。这些员工相当比例是来沪务工人员,许多是农民工。目前,他们要不仍在老家被居家隔离,要不因封闭空间限流买不到高铁票、飞机票等,要不因用工单位无法出具复工证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沪又无固定住所证明而无法入沪,这些行业因员工不足而无法及时复工。以A股上市公司——腾达建设为例,据该公司董事长、上海市路桥商会会长叶林富介绍,该公司中标了包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土建项目,但农民工返城困难、招工困难,导致许多工程无法按期复工,而与政府签订的合同都明确规定了工期,一旦违约,企业将付出沉重代价。比如,去年中标了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仁和路车辆段施工SG10-5-2标段,中标价9.2亿元,工期锁定为570日历天。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姚琼反映,目前中小微企业的员工到岗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本地劳动力紧缺,回沪员工不多、即使回沪也无法上班,线下招聘难也很突出。该工商联的物资生产型会员企业反映,目前到岗率不到二成,产能从而受到限制,短期内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些物流会员企业反映,因为员工到不了岗,也有部分员工不再回沪就业,已通过多渠道启动临时工、正式员工、管理层的招聘工作,但目前均招不到人。多家企业向课题组反映,国家保障员工福利的政策总体是好的,但对企业主来说薪资社保开支巨大,经营管理不堪重负。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政府有关政策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经营管理负担,如在疫情爆发阶段,允许一名职工在家看护未成年子女,工资待遇由职工所属企业按出勤照发;2月3至9日延长复工期上班的企业职工,作为休息日加班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等。企业节前备货无法完成销售本已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员工不上班的情况下,还要每月照常支付员工的薪资、社保、公积金和企业房租等开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沉重。随着疫情的缓解,大批农民工可以进入上海,但随着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显著提升,人头费开支将比过去有显著增长,而中小微企业的营收又面临断崖式下降,两者矛盾碰在一起,导致劳动力市场有人找工作、企业也想招人,但双方可能无法成交。三、员工管理难腾达建设的叶林富建议,在疫情防控中,“谁家的孩子谁家抱走”,这一点很好,特别是对小土建、小餐饮、小酒店等包吃包住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市场主体自律。可以由政府制定详细的复工标准,用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风险的防控主体责任必须交给企业,企业主比政府更加害怕发生疫情在员工中传播,一旦发生感染甚至死亡,员工的工伤赔偿将由企业承担,密切接触的其他员工因隔离而产生的巨额费用也需要由企业承担。所以,要运用好自贸试验区改革中的“告知承诺制”,政府告诉企业主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满足哪些条件,企业主承诺一旦出事负主体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图:陈刘飞
文:王子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8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