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知行燕赵暑期社会实践系列|“青春行”第二站:探寻尚义乡村,践行垃圾分类

来源:“青春行”垃圾分类实践队 作者:李新杰

早在唐朝就记载有裴明礼“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的生财诀窍,也有长安西市坪行南“窦乂买坑”的有趣故事。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概念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风乡貌得到了极大改善,而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建设美丽乡村中的重要一环。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还能拉动经济增长,助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春行”垃圾分类实践队聚焦乡村垃圾处理,探索宜居乡村治理方式,以期为完善乡村垃圾处理路径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团队成员采取“线上+实地调研”的方式展开工作。

2022年7月15日上午,调研队伍到达尚义县附近的十三号村。从县城到十三号不到二十分钟车程,进入村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屋檐,和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这个曾经的空心贫困村通过发展以窑洞客栈为主的乡村旅游,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新路子。如今的十三号村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一改脏乱差的面貌,以自信、包容、热情的姿态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展示着自己独特的乡风乡貌。

调研队伍首先来到村委会,遇到了青年干部吕主任,通过介绍信向吕主任说明来意后,吕主任热情地接待了调研队员,对队员提出的问题做出耐心的解答。

通过和吕主任的交谈采访,队友了解到,近些年十三号村的垃圾处理主要是采用“村民分类—乡回收—县处理”的模式。在调研小队来的路上就看到,几乎每一个居民垃圾投放点都并排摆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几类。吕主任还介绍到,发展旅游业,向游客呈现一个整洁的乡村环境非常重要。虽然近几年因为疫情,旅游业较为萧条,但是在政府宣传以及村委会的鼓励下,村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并未减弱。对于频繁进行的核酸检测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吕主任解释到,村里每次做核酸都是县医院派人过来,做完之后他们会将医疗废弃物打包带走,回县城统一处理,因为村里的垃圾处理水平还不能消化医疗垃圾。

采访结束后,吕主任热情地带我们到街道上参观并采访村民。由于正值上午,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在田地、施工处干活,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因此,调研队员遇到了张爷爷。

张爷爷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采访中发现,张爷爷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日常生活中他会将厨房、客厅、卫生间产生的垃圾进行严格区分,其中客厅产生不可回收垃圾时会单独处理。但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张爷爷偶尔也会遇到不知道垃圾类别,扔到哪里的问题。对此,张爷爷的女儿张女士对调研队提出建议:可以在垃圾桶上添加具体明了的垃圾类别标语,让村民扔垃圾的时候一目了然。队友们觉得这是非常不错的建议,在随后的行程中,调研队员准备好了提前打印的提示标语,贴在了几个比较醒目的垃圾桶处,希望这样可以真真切切地帮助村民做好垃圾分类。

调研队伍又采访了几位村民,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会和张爷爷一样遇到不会分的问题。

采访完几位村民,已经到了中午,调研队员正准备去附近解决午饭,张爷爷热情地留住我们,一家人用丰盛的午饭接待了调研队员和吕主任。餐后调研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张爷爷在家细致的垃圾分类过程。稍作休息后,调研队员在下午两点半出发寻找最后一位访谈对象—清洁工人,由于清洁工人正在辛勤工作,队员们只问了些简单的问题,并请清洁工叔叔填写了问卷,以便于后期整理。

傍晚时分,吕主任邀请张爷爷一家,带着调研队伍去村史馆参观。村史馆承载了太多红色的回忆,村史馆内珍藏的一件件物品,见证了十三号村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十三号村民用他们满是裂纹的双手将土地艰难开垦,正是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的意志带领着村民不断走向富足,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代代相传,才造就了如此美丽幸福的十三号村。最后,全体调研队成员在村史馆门口进行了合影,本次调研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3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重师学子三下乡:传递教育温度,赋能乡村教育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作业辅导活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全面开展“双减”工作,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
乡村志愿服务有感
导语:胡伟伟等人,7月在肥东县古城镇古龙社区完成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参与乡村志愿服务实践时间:7月7日至7月15日学校全称:西南石油大学实践团队名称:遇见“皖”霞实践地点:肥东县古城镇古龙社区我志愿服务的…
重师学子三下乡:制手工贴画,为祖国献花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手工制作课堂为了宣传党的二十大,同时培养小朋友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2022年7月18日上午十…
湖北学子三下乡:注重孩子身心健康,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中国青年网仙桃7月15日电(通讯员费缵)为确保小朋友们拥有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沔城镇古柏门村部开展了暑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开展,小朋友…
重师学子三下乡:厚植为民情怀,奉献无私精神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采访村委会干部为了更真切地了解乡村基层工作,体察更真实的民风民情,2022年7月18日早上九点,在王亮老师的带领下,重庆师范大…
二师学子三下乡:难忘的相遇
你问我四天可以改变什么,我说四天可以让十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患难与共的家人,可以让萍水相逢的人成为心中永远的牵挂。7月11日到7月14,那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四天,从开始毫不了解这群孩子,到每一个孩子我都…
重师学子三下乡:走近基层,探访民生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采访塘垭村村支两委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实…
二师学子三下乡:美好的相遇
如果在这个夏日我遇到最幸运的事情,我想大概就是让我遇见了这群可爱的“天使”。7月11日,是我与他们初次相遇,下到四岁上到十三岁,参差不齐的年龄造就了我们初次见面第一幕的风景,家长们热热闹闹地把送孩…
二师学子三下乡:时已过半,我们心心念念
“缘起性空。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我们今日相聚一堂,可谓五百年修得同坐一条船;但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这件事,以前不存在,以后也不会再有,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我们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