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芜湖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式开通,芜湖市成为安徽省第二座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轻轨建设在惠民生、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噪音污染,噪音污染是我国的第二大环境污染因素。噪音监测可实现查找噪声污染源头、治理源头、及时应对突发污染等功能。为此,2022年6月26日,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赴芜湖轻轨噪音调研实践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实践伊始,队长方卫阳召开了社会实践准备会。会上,队长介绍整个社会实践的流程及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实践主要分为前期学习准备阶段、调研监测阶段和线上数据分析阶段。会后,全员合照留念,此次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序幕。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会后合影。刘佳乐 供图
实践前期,完善准备工作
成员分工明确,实践稳步进行。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位。后勤组的队员们采买了保障人身安全的防暑药品、碘伏棉签、调研所需的夹板等物资。为了提高团队的关注度、传递团队的各种信息,宣传组每日收集宣传材料,并在微博、腾讯QQ、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实践进程。噪音监测的关键是正确使用监测仪器——声级计,为此,负责噪音监测的队员们在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李文文老师指导下,学习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在介绍注意事项时,李老师强调:“调研过程中,真实有效的数据固然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在外面,人身安全要永远放在第一位。”,队员们铭记在心。
全员整装待发,初入社会调研
6月28日,全队前往镜湖公园、八佰伴、中山北路、芜湖市中医院、赭山公园、轻轨交通1号线周围,分发调查问卷并对路人进行采访询问。各组在调研过程中,时刻注意着调研数据的随机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在收集轻轨噪音建议的同时,也从群众口中了解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轻轨通过时会导致电子设备没有信号、部分地区离站点过远、扫安康码进站过于麻烦等问题。队员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询问、记录并表示会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针对轻轨建设对生活的影响、有无受到轻轨噪音污染等问题,大部分的周边群众持积极看法。一位住在轻轨线附近的老奶奶表示:“轻轨的存在使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我对这座江城充满着自豪之情。”
最终,团队在众多热心市民的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团队不但收获了一份份的调查问卷,而且了解到了许多市民的心声。通过两天的寻访调查,队员们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勇气、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芜湖市市民了解轻轨噪音污染情况。方卫阳供图
次日上午,全队前往安徽康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学习。团队到达公司后,在公司孙志鹏经理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随后共同讨论监测方案和合作事宜。会上,队长向孙经理介绍团队的监测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在芜湖轻轨的周边设置监测点,在每个点位依次监测相同的时间并记录数据,最终通过监测因子LAeq、L10、L50、L90、Lmax和Lmin来反应轻轨的噪声情况。从孙经理的讲话中,队员们了解到:噪音监测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再根据需要和现实情况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频率;对于一些如雨雪天气等突发状况,要适当调整时间和频率。
孙经理应邀向成员们介绍了如今环境行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现状,表示:“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家也大力推进环保事业,环境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提升。”经过此次的学习交流,实践团队在丰富经验、增长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团队成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环保事业当作一生的事业。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安徽康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孙志鹏经理讨论监测方案。刘佳乐供图
动手实践,实地采样
前往弋江区轨道交通1号线周边地区进行噪声采样,了解该区域的轻轨噪声污染情况是该团队主要实践目的之一。6月30日早晨是阴雨天气,原定于早上八点开始的噪声数据采集工作被迫延后。但好在天公作美,上午十一点天气转晴。队员们把握机会,在安全员的带领下,根据提前制订好的出行方案,快速到达了当日的一号采样点——九华南路与新时代商业街交叉路口北50米处。两组队伍分别前往东西两侧的分采样点进行仪器架设和设备调试,确认天气情况和仪器状态符合采样条件后,队员们启动仪器、采集噪音数据,同时对测试过程中的车流量和通过轻轨数量进行记录。二十分钟后,一号点位采样完成。该团队按照预定路线,自北向南,依次在利民路、马仁山路、迎客松大道、红花山路与九华南路交汇的多个交叉路口规划点位进行采样。
翌日,该团队又完成了对乌霞山路、大工山路、文昌东路、文津东路、峨山东路与九华南路交汇路口点位的噪音数据采集。在采样过程中,许多的路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位两鬓斑白的爷爷上去询问队员们在做什么。他们在保证噪音测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爷爷解释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收集噪音数据的目的。老爷爷在明白噪音监测的意义之后对监测人员连连称赞,走时不忘向队员们竖起一个大拇指,此番对团队工作的肯定,鼓舞了团队的士气。历时两天,实践团队圆满完成了对预定的十九个点位的噪音采集,为数据处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采样点采集噪音。田苗苗供图
线上数据分析,制作噪音地图
采样结束后,团队的收尾工作转入线上进行。后勤组的队员们整理了调研问卷,通过初步的筛选对其进行划分,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团队了解到群众对于轻轨建设的“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价中,多持有“满意”的态度。收集数据不是最终目的,对其分析处理是关键。为此,队员们处理了实地收集的噪声数据,并据此整理出噪音地图。通过噪声地图,可以掌握准确的环境噪声信息,科学的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声环境的变化情况,也有利于公众深入了解声环境状况、参与监督。
青春“三下乡”,调研助环保。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们,该团队从问卷调查和走访交谈中了解市民的心声,向专业老师和团队学习以充实自我,在实地监测中获取客观有效的数据。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团队怀着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开启实践,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重任,积极学习、动手实践、不畏困难,为国家环保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62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